隨著中銀國際證券的登陸,境內券商格局正面臨著一場重新洗牌。雖然在我國的入世承諾中,有適度開放中國證券業的協議條款,但外資券商真正進入中國市場仍需時日,而中外合營券商在設立初期業務也將受到相當限制。然而今天,在中國正式入世的第一年,境內券商還是直接感受到了來自境外的競爭。
聯想到近期花旗、匯豐銀行在內地全面外匯業務的展開,已在高端客戶爭奪上給予中資
銀行實實在在的挑戰。不難想象,類似的"短兵相接"很快就將在券商中出現。
2001年,中金公司一舉切走境內投行業務的最大一塊"奶酪",已經使境內券商感到另一種投資文化的強烈沖擊。今天,隨著中金、中銀經紀業務許可證的取得,境內券商經紀業務的"奶酪"也有了不保的危險。中銀國際證券已明確"抓大不放小"是未來經紀業務發展的主基調。如果說中金公司在投行領域中采取的是高端客戶爭奪的策略,那么中銀國際證券在經紀業務領域中帶來的競爭已開始向中低端客戶延伸。中銀國際證券表示將在重視為戰略伙伴、新興行業公司、大中型企業等提供精品服務的同時,未來還將完成對原港澳證券20多家營業部的收購和整合,屆時,在散戶方面它將借助中國銀行強大的網絡,通過銀證轉帳,網上交易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境內投資者。
面對這一來自合資公司和未來中外合營證券公司的挑戰,不少境內證券公司已開始出擊,集團化、國際化是內地大型券商近期動作的一個重點。而如何對已有的市場進行進一步細分恐怕是境內券商不得不思考的一個更實際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中金,還是中銀均曾明確表示,其到A股市場上開展業務,不是來搶境內券商飯碗的。在奪走部分市場份額的同時,中金和中銀國際證券也帶來了新的客戶、新的資金。言下之意,他們是在共同做大中國內地股票市場蛋糕的同時,從中分得更大的一塊。
事實上,在充分展開競爭的香港市場上,僅在涉及中國內地公司業務的主板H股、紅籌股及創業板業務方面,就形成了美資、歐資以及區域券商等多個層次,而各群體在各領域中也相對有著各自的優勢。如同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境內券商在與中金、中銀國際等合資券商,以及未來的中外合營券商同場競爭中,更多的還是應該在市場細分上多動些腦筋。
(記者王炯)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