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喜歡被別人揪住“小辮子”,對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機構投資者而言,更是如此。但對中小投資者而言,抓住機構的“小辮子”,可能就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能抓誰不抓?
難以掩蓋的失誤
機構的“小辮子”就是他們的投資失誤——一種可以被發現的失誤。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陸續披露,我們驚喜地看到,去年下半年的急挫讓不少機構的持股信息大曝光。平日里,機構什么價位吃進了何種股票是中小投資者夢寐以求的致富信息,但如今這消息遍地都是!將某些上市公司去年中報和年報的股東名單對比就可以發現,在去年下半年的下跌趨勢中,不少機構大量吃進了某些股票。即使在年初的大幅反彈后,目前的股價似乎也沒有脫離其成本。以低于機構成本買進股票,這難道不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嗎?
機構的失誤在次新股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有市場人士指出,股市自1999年起的連續上漲讓很多機構投資者喪失了警惕。即使在去年6月國有股減持的消息出臺后,也沒有引起機構投資者應有的重視。在后續資金源源不斷涌入的情況下,將調整視為建倉良機。鑒于老股都已有機構入駐,為避免給他人抬轎,新股或次新股就成為建倉資金的首選。不少新股的定價明顯偏高,曾經觸摸100元的用友軟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導致這一時期上市的股票總體呈高開低走態勢,到今年初,不少股票價格竟被腰斬,介入其中的資金自然就難逃“厄運”。從被套機構的名單看,覆蓋面相當廣泛,有大小不一的證券投資基金,有規模不等的證券公司,有一些曾經較為活躍的投資機構,甚至還出現了某些上市公司的蹤影。如武昌魚,在去年的中報中,最大的流通股東持倉不到55萬股。但年報公布后,我們赫然發現,原來的5個流通股股東已隱退,海通證券跳將出來,持股數達到700萬股,排在第10位的康風物資亦持有58萬股。武昌魚目前的價格在15.5元附近。從去年下半年的走勢看,股價在12.05-17.62元的區間內波動,但處在15.5元以下的時間并不長,且低位的成交明顯不能滿足上述機構的胃口。機構的持股成本看來不低。
抓“辮子”有技巧
既然有機構被套其中,一般而言,就意味著市場機會,尤其是機構倉位較重的股票更是值得關注,最近哈藥集團和羅牛山的跳躍式上漲就很能說明問題。機構的“辮子”如何才能抓得穩呢?
有分析師建議,不妨在第一時間少量跟進,力求積少成多。如蘇福馬,在3月1日公布年報,在股東名單中,東北證券、上海原水等7個新露面的流通股股東共持股約1373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達到45%左右。該股去年下半年的波動范圍在20.2-25.88元間,而年報公布當日的開盤價為20.8元,這就是機會!到上周五,股價在22.6元附近波動,短期收益較為可觀。類似的例子還有天通股份。為什么在操作中要強調少量呢?有兩個原因,一是股票從低位反彈幅度普遍較大,大量介入的風險較大。二是主力實際成本難以準確判斷,即使在下跌勢頭中,主力也可以通過波段操作降低持股成本。甚至在有些時候,某機構看似高位吃進的籌碼,說不定是機構間的“關聯交易”,或者將自己的籌碼“由暗變明”,實際成本遠低于我們分析的成本。
看來,“辮子”可以抓,但切不可得意忘形。-曉理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