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指出,大宗交易利弊參半。3月20日深交所披露的第一例大宗交易,再次證實了這個判斷。
3月19日發生在羅牛山身上的第一例大宗交易,成交1980萬股,相當于該股當日盤面交易量的70%,成交價6.15元,略低于當日盤面成交均價6.16元。當日盤面開盤6.16元,收盤6.19元,最低價6.10元,最高價6.26元,振幅為2.6%低于近期徘徊于3.9%之間的振幅水平 。拿3月19日的成交狀況跟今年2月份以來成交量最為接近的3月6日作比較,3月19日大宗交易和盤面交易的總和達4808.3萬股,其中盤面成交為2828.3萬股,分別是3月6日成交量3538.7萬股的135.90%和79.92%,而振幅則不到3月6日9.64%振幅的三分之一。近期單日振幅最大的3月14日,成交量1864.4萬股,是首筆大宗交易成交量的94.16%,振幅卻達到9.87%是3月19日的3.8倍。
此次大宗交易的上一日,3月18日,成交量僅975萬股,振幅則為4.15%,是3月19日的1.6倍。同時,從賣方的情況來看,其在一個交易日的時間里,就拋出了相當于其近期減持羅牛山股票總量的64.16%的份額,賣方的便利估計對買方來說也是差不多的。由此可見,大宗交易“有助于提高市場穩定性和流動性”,確實是可信的。更重要的是,大宗交易發生的次日,深交所就披露了交易情況,使作為賣方的銀河證券和買方的上海金證信息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雙雙亮相,避免了市場為了捕捉莊家動向而無端地陷于徒費精力的猜測。這對于提高市場的透明度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從第一例大宗交易的情況來看,其弊端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指數不再能反映實際交易的情況,使得人們賴以判斷股價走勢的量能動態等一系列指標出現了嚴重的失真。其二,大宗交易的透明性是有限的,它只能反映交易的結果,并不能反映雙方進行的場外前期交易,不能排除利用公開交易為內幕交易提供合法通道的可能性。其三,大宗交易結果的透明化和盤面交易的隱蔽化為市場主力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操縱手段。
境外的案例告訴我們,控盤機構可能一方面利用公開的大宗交易故意暴露主力行蹤,吸引跟風。另一方面同關聯方達成協議,在目前價位或相對較高價位上進行交易,操縱股價,從而達到誤導投資者,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而目前的此次大宗交易雙方的亮相情況,固然并不能說明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也不能完全否認這種可能性。
大宗交易在境外某些市場已經走過了由盛及衰的過程,作為我國證券市場的新事物,它還剛剛開始。在利弊參半的情況下,對這樣一個新事物簡單的加以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都可能導致捧殺或棒殺的結果。但是,如果只看到某種眼前利益或某些利益團體的局部利益,而忽略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或者不注意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從而通過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達到興利除弊的目的,那么,即使是新事物也未必適合市場的健康發展。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