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股份:變態"債轉股"
[作者]周旭
[提要]:
藍田股份上市之后,本應成為一家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因為他們的主業具有穩定增長的特性,而且有政策扶持。
作為控股股東,藍田上市后直接獲益為配股融資。為了將這一圈錢功能發揮淋漓盡致。藍田股份不惜稀釋股本這一珍貴資源,大比例送股。為了填實資產,藍田高額舉債進行擴張。在業績攤薄后,開始造假虛增利潤。
債務負擔越重,配股之心越急,造假之舉越甚。業內人士分析,為了配股,藍田幾乎失去理性,動作完全變形。在一次申請配股失敗后,已被證監會盯上,再次迫不及待申請配股,為贏得通過更加造假業績,再被證監會調查。一次申請比一次急,造假一年甚于一年,又一次次被調查,終于被查實。
在財務危機爆發后,藍田幾乎無回天之力,因為手中握有1.6億股股份不能流通,無法在股市上變現。
中國農業第一股
2002年1月12日,因涉嫌提供虛假財務信息,藍田股份公司現任董事長保田、總會計師、董秘及7名中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拘傳接受調查。至此,各界對于藍田制造虛假業績的種種質疑,終于得到證實。
藍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最初成立的幾年里,公司的主業并不突出。直到1993年,藍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成立,產業結構轉變為經營農副水產品種養、加工和銷售。1994年8月,藍田的1828萬國家股劃歸農業部持有,農業部成為藍田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憑借農業部背景這個行政杠桿,藍田最終撬開資本市場的大門。農業部將3000萬股上市額度給了藍田,1996年6月18日,藍田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交易,號稱"中國農業第一股"。
藍田股份的上市成本不高,沒有為上市而剝離大量債務和冗員,輕裝上市。而且,藍田股份有優惠政策扶持。其農業產業基地又在物產豐富的洪湖邊上,人力成本也相對低廉,還是藍田創始人瞿兆玉的老家。加之上市融資2.4億元。藍田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極有可能成為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上市公司。
正因為如此,在藍田股份的招股說明書中,董事長瞿兆玉拋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4年后,年銷售收入達10億元,年稅利超過2億元。盡管此時,藍田股份年銷售額僅3億元,年稅利僅3200萬元。
眾所周知,農業不可能快速增長,需要較長的發展周期。瞿兆玉要想在4年內銷售收入增長300%,稅利增長600%,必須走一條超常規的發展之路。
舉債擴張為圈錢
從藍田股份成功上市融資,瞿兆玉領悟到資本市場的力量。他從1987年創業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時間,公司資產總額僅有2.77億元,凈資產僅1.72億元。而一次上市融資就達2.4億元。
由于國家政策對農業的大力扶持,上市剛滿1年的藍田股份再次獲得融資資格,按照每10股配1.5股的比例進行配股,由于當時的藍田流通盤只有6000萬股,此次共募集資金1.1億元。再次融資的成功,強化了瞿兆玉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超常規發展的意識。只要把資產規模做得越大,把"中國農業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做得越響,融資機會越大,融資越多則規模擴張越快。這是一個正循環。
藍田股份上市以來,每年都要上新項目,瞿兆玉把攤子鋪得很大。除了每年都要上新的種養殖項目,而且對產業基地周邊地區薄弱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投入。截止2001年,藍田在瞿家灣共建廠房12萬平米、水泥路46公里、11萬伏高壓變電站1座、電視電話插轉臺2個、10萬噸級水廠1座、教學樓和科研樓各1座。
大興土木確實為藍田股份帶來美譽。1998年,湖北省一位主要領導在《湖北日報》上發表題為《把藍田這面農業產業化的旗幟舉起來》的文章。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更增加"中國農業第一股"的含金量。
大規模的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藍田當然寄希望于通過配股進行直接融資。但按照規定,每次配股與上次配股至少間隔1個財年。當配股融資無法支撐擴張時,瞿兆玉啟動另一個融資杠桿向銀行貸款。
憑借"中國農業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和上市公司的信用,藍田開始大肆舉債。據農行總行信貸部負責人介紹,僅農行就給藍田貸款9億元。向藍田提供貸款的銀行還包括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
一個主營農業的上市公司,能夠高額舉債是本事,敢于大肆舉債是勇氣。鑒于農業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高額負債增大財務成本。藍田股份對配股融資渴求越來越強烈,而且想來一次大配股。
1997年配股時融的1.1億元,因為盤子不大。據規定,公司配股總數不得超過其股本總數的30%。要想多配股只有將總股本做大。
1997年和1998年,藍田股份連續兩年以1:1的比例實施送股。截止1999年,藍田的總股本由上市時的9696萬股猛增到4.46億股。
股本是上市公司最珍惜的資源,但藍田已經不顧一切。隨著股本的增大,公司業績將隨之稀釋。而業績的優劣同樣會影響到公司的配股資格。據規定,申請配股的公司,最近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必須保持在平均10%以上,方能獲得批準。因此,盲目增大股本對上市公司而言無異于飲鴆止渴。
為了多配股來減輕債務壓力,以送股方式猛增股本,但業績被攤薄有可能使配股受阻。但令人驚奇的是,1997年藍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為0.64元,比1996年高出0.03元;這就意味著1997年藍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長1倍多。1998年藍田股份再次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竟高達0.81元,又比上年增長1倍多。
藍田股份是否具有如此高的成長性?水產品要實現規模效益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實現。當藍田股份無法滿足報表上的業績增長時,藍田總公司替藍田股份支付了近2億元巨額廣告費。除了母公司為子公司輸血外,剩下的手段就只有造假。
藍田的滑鐵盧
藍田股份賬面資產猛增,業績猛增。如果藍田股份的配股能夠如愿進行,藍田的神話還會繼續下去。當藍田再次提出配股申請時,一樁陳年舊案成為藍田的滑鐵盧。
1999年5月,藍田股份再次向證監會提出配股申請,此次的配股比例為10配3(這是證監會規定的配股比例的極限),配股價格區間為9至12元。經過兩次大比例的送股,當時藍田股份的流通股本已達1.99億股,按照配股比例將配股5992萬股。即使按照配股金額的下限9元計算,將融資5.39億元,如果按照12元計算,融資額將高達7.19億元。如果此次配股融資成功,銀行負債將大為減輕。
但此時,證監會正在對藍田上市時虛增資產的違規事實進行調查。10月26日,藍田股份接到中國證監會證《行政處罰決定書》,證監會查明藍田股份在股票發行申報材料中,偽造證明虛增資產3870萬元。受此事件的影響,藍田的配股申請沒有獲得批準。
配股資格的喪失,使藍田的財務鏈條繃緊了。2000年4月,藍田股份再次將1999年的配股方案報證監會復審。為了確保贏得配股資格,藍田報出1999年每股1.15元的高收益。如此惹眼的業績自然很難令投資者信服,2000年10月,證監會再次對藍田股份進行調查。藍田股份的配股計劃再度擱淺。
2001年3月20日,藍田股份的配股方案,再次上報證監會。藍田此次呈報的配股方案,配股比例仍為10配3,配股價格區間卻上調為12.5至15.5元。這說明原有的融資額已經不能滿足藍田對資金的需求,也旁證了藍田此時的財務壓力越來越大。按照配股金額的下限12.5元計算,將融資7.49億元,如果按照上限15.5元計算,融資額將達9.28億元。
藍田尋求配股的行為已經完全極端化。同年9月和10月證監會兩次派員對藍田股份進行調查,并迫使藍田股份發布接受調查的公告。藍田股份的配股計劃第三次落空。
真正剪斷藍田資金鏈的是一個文弱的學者。2001年10月26日,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在供各銀行行長閱讀的《金融內參》上,發表題為《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文章。此后,幾乎各家銀行停止對藍田貸款。瞿兆玉拜訪劉姝威時說:"你已經把藍田搞死了"。
假如藍田股份將手持1.6億股法人股在股市上套現,至少可以緩解財務危機,可惜這些股份不能流通。正如劉姝威預言,一旦藍田股份不能通過借款或變現資產,用于償還到期債務,藍田股份會遭遇一連串的債務危機。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