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張越本報記者陸蓓
3月10日,今年首期國債在滬開始發售。不到一天時間,幾乎上海所有的銀行網點全部掛出了“售罄”牌。國債是老面孔了,為什么還是賣得這么火呢?市工行專業人士昨天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專家認為,本期國債熱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國債的收益率略高于銀行同期利率。今年發行的國債雖然頭一次出現利率倒掛,但因為可以免征利息稅,利息事實上還是略高于同期儲蓄存款收益。例如,三年期的國債年利率為2.42%,而三年期的定期儲蓄利率為2.52%,扣除20%的利息稅,儲蓄實際年收益率為2.016%,比國債低0.40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買一萬元的國債三年后將比三年定期儲蓄多賺121.2元。然而,市工行專家提醒市民,如果國債提前兌付就劃不來了,國家付給你的年利率將是0.72%(滿一年不滿兩年),或1.71%(滿兩年不滿三年),還要收取1‰的手續費,低于銀行同期儲蓄利率(一年期1.58%,兩年期2.25%)。
二是上海國債市場求大于供。與往年相比,今年本市國債的發售量比往年有所減少,而市民需求卻不減反升。這次發售國債距離上次發售已近半年,又剛過春節,市民手里閑散資金較多。此外,3月1日起陸續有大批國債到期,許多市民都選擇了再購新國債。據市工行統計,該行前幾年所發售的國債在今年3月1日到10日間到期的總量近15億元。
三是國債仍是穩健型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目前除國債以外,市民投資的渠道無外乎股票、基金、保險、儲蓄、房產、外匯買賣等。然而,股票風險太大,前一段的熊市搞得人心惶惶;基金的收益與股市息息相關;保險的投資周期太長,收益也不高;儲蓄收益相對而言是最低的,人民銀行又剛降了息;投資房產手續太復雜,房地產近幾年的走勢也讓人把握不定;外匯買賣相對來說專業技能要求較高。而國債收益雖然不高,但總比銀行利率高,投資風險卻幾乎為零,在穩健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自然成了資產保值的首選品種。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