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如何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戰略目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最近,國家經貿委已將穩步推進向外資等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國有股權的改革內容,寫進了新近制定出臺的《2002年經濟運行調控綱要》中有關國企改革部分,這預示著國企向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國有股權的改革序幕即將拉開。那么,國企改革的這一新趨勢會對我國證券市場產生怎樣的深刻影響?
向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國有股權,這項國企改革必然會對證券市場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
一是在微觀層面上,通過向民間資本或外資等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國有股權,將改變許多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市場格局,股權多元化也有益于解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另外,通過國有股權的轉讓來適當地引入市場化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以此來推動上市公司在政企分開、內部收入分配及經營的市場化配置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并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二是在宏觀層面上,除了保持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些行業控制或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企業外,在一些競爭性行業內穩步推進向民間資本或外資等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國有股權,將會極大地促進和推動證券市場上新一輪的重組浪潮。
在此,我們不妨以市場化競爭程度相當高的商業流通業為例來說明。我國商業領域自1992年起實施放開后,國際知名的商業公司如沃爾瑪、家樂福、普爾斯馬特和正大等國外連鎖商業巨頭爭相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國內新興商業巨頭如聯華、華聯和農工商等也拔地而起,一大批新型的商業大企業被打造而出。由此,構造出了國內外商業企業之間激烈競爭局面,而傳統業態的商業企業也面臨了類似超市等新商業業態的巨大沖擊。面對商業流通業的這一激烈競爭形勢,引出了我國商業領域急需作好國有商業企業體制改制和加快降低商業企業中國有股比例的發展戰略問題。但是,受歷史原因的影響,我國商業企業中普遍存在著大量的國有資本,結合一些商業類上市公司情況看,國有股權比重大的現象同樣也是存在的。例如上海的一家商業類上市公司,該公司國有股權要占到總股本的40%以上,且第一大股東又是一家區國資辦這樣的一個非經營實體。針對商業領域里國有股權比重大的問題,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礻乃指出,我國商業流通領域必須經過吸引內外資本,來盡快地降低商業企業中的國有股比例,這樣才能建立起我國的現代商業體系,真正適應加入WTO的需要。
我們看到,向民間資本或外資等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商業流通企業的國有股權,是降低商業企業國有股權比例的重要途徑與通道之一,通過資本的聚集效應來做大商業流通業或調整產業結構,仍不失為商業流通業企業(包括商業類上市公司)走出困境的一個良策,而這種交易的結果必然是企業的一種實質性重組。實際上,其他一些競爭性行業如機械制造、輕工和紡織等的情況也類似于商業流通業。這表明,向民間資本或外資等非國有投資主體轉讓國有股權改革,必然會對微觀企業、行業整合及整個證券市場形成新的重組浪潮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相對而言,這種市場機會更加垂青于上海和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中的上市公司。
(記者樂嘉春)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