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26日中國證監會的網站上公布了《國有股減持方案的階段性成果》,并著重推薦了《折讓配售方案及配套措施》!此《階段性成果》在互聯網上一經公布就引起了市場投資者的強烈反應,在隨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深股票市場出現了大幅的暴跌!以滬市為例下跌近百點跌幅高達6%以上。市場一片狼藉,恐慌性情緒空前蔓延:中國股票市場崩盤了!?好在此階段性成果僅僅在互聯網上公布,管理層馬上就得到市場的反饋,如果按慣例三大證券報周一轉載的話,恐怕市場的恐慌會更嚴重。面對周一的大暴跌,管理層迅速做出補救 反應,周二證監會網站與各大媒體都發出了撫慰市場的文章,股市才暫時止跌。
從2001年11月14日向社會征集方案開始至今,管理層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參與討論的官員、經濟學家等數不勝數,最終公布了《階段性成果》,結果幾乎把市場整得崩了盤!《階段性成果》存在幾個癥結。
癥結一:基本思路“公開競價形成全流通股價”
該方案提出觀點讓市場在“全流通的預期下”競價產生全流通情況下的股票價格。這個立論簡直是匪夷所思:沒有事實上的全流通又怎會產生全流通的市場價格?一只股票沒有全流通的實際,只部分模擬產生,一定是不標準的,極易被操縱,結局就不是真實的價格,如何補償與修正這種差距呢?其次,即使假設形成了這個所謂的全流通股價,但眾所周知股票價格是變動的,到底以哪一天的價格、什么形式的價格為標準呢?
其實這段論述中最致命的觀點就是想通過一種方法來產生一個確定的價格!股票市場的價格本質上是不容操縱、不容確定的,所以才有了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起伏。任何想“計劃”股票市場價格的企圖都是徒勞的!此段思路實質上可以確保圈更多的錢,以更高的市場價減持!
任何試圖與股票二級市場價格掛鉤的方案,其問題都是根本不了解中國股票市場,其實質就是“貪婪”的表現,股票市場的快速反應一定不會讓這種企圖得逞的!如果連這點常識都搞不明白,那就請不要參與方案的設計與評價。提出這套方案的專家學者不是在探求真理,尋求解決中國股票市場歷史遺留問題的辦法,而是在揣摩“圣意”而后粉飾迎合的“奏折”經濟學家和“書本”經濟學家的行為。
癥結二:無法實施的“補償流通股股東價差的損失”
首先提出任何現金補償與配股補償思路的人,請問股票市場自國有股問題引發的900點的大暴跌,7000多億的流通股的損失怎么補償!補償的了嗎?請問這套方案公布后僅僅一天時間,流通市場投資者損失了700億,請問這些損失又怎么補償呢?!
因這套方案實施的連帶損失的補償價差又如何計算呢?在這套方案中根本沒有談到。因為按此方案一次只能解決了少部分股票的問題,但其他的大量股票受此影響而出現暴跌,此時還沒有輪到它們減持,請問此時的損失又怎么來補償,難道就不用負責了嗎?!就好像去年六月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出臺僅僅減持幾家公司,但全市場的其他沒有輪到減持的股票都大幅暴跌,此時如何計算補償呢?
癥結三:流通股投資者?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證的標準是什么?
在這套方案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理論論述,就是明確“保護非流通股利益”而含糊論述“保護流通股利益”。該方案提出,為保證非流通股股東利益,可由非流通股股東協商確定競價底價?原則上在凈資產價格之上?。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均得到保障,有利于非流通股股東繼續持股,實現“多方共贏”。
“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一直被廣泛提及,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的一句口號就是“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如何才算是受到保護呢?標準又是什么呢?是按2245點為標準,還是按1500點為標準?還是股票市場崩盤了1000點以下、300點時的價位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標準?
在這次解決國有股問題的各種方案中,我屢屢看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這句口號,但沒有提及任何評價的標準。像這個方案所提及的20個交易日或40、60個交易日收盤平均價的概念等為基準,事實上大部分投資者持有的時間肯定超過了這個標準,套牢的位置大多在2000點附近,故即使有差價,也不可能完全補償原流通股東的損失。也許等到那個時候投資者的市值已經只剩下十分之一了,到時又還能保護什么?所以,如果誰要想說明自己的方案確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請一定先論述清楚你的標準。
恰恰相反,保護融資者利益?大股東?并不需要口號,實踐中被不遺余力地保護著。看看這個方案,競價底價不能低于凈資產的價格,雖然凈資產價格形成已被證明為“圈錢陷阱”,但有些人還是強詞奪理論述著“圈錢陷阱”形成的“凈資產”價格的合理性!這明顯是要通過強制與誘騙獲得更多的額外收益!說白了就是再一次“圈錢”!
癥結四:沒有考慮以后的“新全流通股票發行”的制約
而這套方案最大的不治之癥在于:未來的全流通股票發行與這套方案如何銜接?相互之間有無影響?此方案中只是簡單提到以后要發行全流通的股票,但這個粗心大意實質上已經鑄下了重大錯誤。按這套方案實施,未來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被劃分出了兩類涇渭分明的市場:老國有股減持股市場與新全流通股票市場!
如果以后開始發行新的全流通股票,股票發行價與上市價絕對不會有現在這么高?這一點不用再論述?!那一定會對目前的現有的股票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那么,市場中的資金就都會跑到全流通股票里面來,誰有耐心去等十多年的不確定性!以前的一千多家股票就必然會出現崩潰式的暴跌。
在新全流通股票市場設立后,以前的老股票市場受到沖擊而崩潰后,股票市場流通市值的巨大損失,到那時談什么補償、談什么配售、談什么送股!還沒到補償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是“鏡中花、水中月”了!一切的前提與假設都被推翻,此方案將給中國股票市場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再次向關心中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各界人士鄭重提出建議:“解決中國股票市場的重大歷史問題”的最大制約因素并不是歷史遺留問題的如何解決,而是未來的“全流通股票發行”的制約。在這套方案中,我們根本沒有看到對于即將成為事實的“老國有股減持市場”與“新發行的全流通股票市場”的明顯區分,又如何分析這兩個市場的沖突問題!任何人、任何單位提出的各種國有股問題解決方案中,只要沒有論證分析自己的解決方案與“未來的全流通股票的發行”之間的銜接關系,這樣的方案都是毫無價值的!
其他的嚴重癥狀,諸如利于莊家操縱、只利于微型小盤股而其他99%的股票都要受到損失等等就不一一評述了。通過對這套方案的分析,可以推導出:所有任何回避中國股票市場歷史問題的成因與未來發展趨勢,而想從現有市場中尋找出路與解決辦法的嘗試都是徒勞的! ?二?為什么又惹非議?
本文不想再多論述此方案為什么失敗的原理性問題了,這些都在我所寫的《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決方案》一文中作出了明確的回答。現在想從中國股票市場三次解決國有股問題的重大失敗中,尋找一下制定規則的程序中的缺陷。1999年的國有股配售失敗和2001年國有股的減持失敗,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解決辦法的制定者多是從部門利益出發,而少考慮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規則的修改與設立自然會多少傾向于自己的一方,“公平”與否就另當別論了。所以上兩次的方案失敗就非常好理解了。因為辦法的制定者所站的立場已注定了失敗命運。而此次方案背景已經有了很大不同,是多方專家經過探討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是在吸收了前次暴跌的市場教訓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的,為什么又再次遭到失敗? ?三?誰在其中受益?
我們看到在此方案的描述中有如下的語句:
“2、充分利用財務顧問的專業知識。上市公司聘請財務顧問,并在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根據上市公司行業、股權結構、股價及股東意見,設計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可操作性方案。”
“6、財務顧問在設計減持與流通方案時,應制定防止操縱措施。如為避免惡意操縱二級市場價格,計算折讓比例時,流通股市價的確認按方案公布前20?40或6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價計算。”
“7、發布公告,組織公開競價。大股東和公司管理層應明確長遠發展方向,通過路演,使得投資者建立對國有股減持與流通工作的信心。”
對于這段話我們發現似曾相識,只不過在以前的國有股減持方案中是以“為社保基金籌資”的詞匯出現的,因為這是國家財政部的標簽。現在的階段性成果——折讓配售方案及配套措施,為什么又突然引入了什么“財務顧問”概念,中國股票市場的國有股問題關所謂的“財務顧問”什么事?怎么又牽扯進來什么“路演”?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不是就足夠公平了?
原來這套方案并不是真正想解決什么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遺留問題,而是充分利用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其中巧妙制造權力尋租的機會,并壟斷這種權力尋租!
這一切皆為利而來,試想1000多家上市公司,用十多年的時間來解決,每年有多少家公司需要“財務顧問公司”的幫助,每家上市公司需要支付多少顧問費用。假設一家公司解決國有股問題需要支付100萬元?恐怕是最少的?的費用,而1000家上市公司就是10個億!好大的一筆生意,一個長達10多年的暴富的生意。試想,誰要是拿到這個大定單真是10多年不用愁的暴富機會!財務顧問公司幫助上市公司高價?競價?變現國有股,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你好我好大家好!最終的買單者是誰呢?中國股票市場的普通中小投資者……
至此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么這套方案是如此的晦澀難懂!甚至一些學者專家也提出質疑為什么要把方案的語言搞得如此的晦澀難懂呢?為什么呢?
一、欺騙管理層。當管理層處于對這套方案似懂非懂時,就顯得此方案的高深!高深的東西往往一定是科學的——領導如是想。既然自己搞不懂就只好全權委托財務顧問們去實施這套方案,怪不得在這套方案中已經迫不及待地注明了眾多的財務顧問的功能!一旦此方案獲得批準實施,財務顧問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
二、欺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領導又怎能搞明白這許多的新概念,肯定是財務顧問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白花花的銀子就輕易賺到手了!
三、欺騙股票市場的普通投資者。普通投資者連方案都讀不懂,還能搞清這其中的奧秘嗎?您就乖乖地掏錢吧!
所以我們就更能明白為什么此次公布的減持階段性成果模糊的概念是如此之多,比如全流通預期、部分競價、折讓配售、差價、補償等等。這些概念具備很多人為的因素,基本上都是人可以操縱的,也就是留有了眾多權力尋租的活動空間。所以這三次中國股票市場國有股問題的解決方案為什么失敗,站錯了立場的方案設計者才是根本的原因!在世界上任何設立股票市場的根本出發點之一就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如此事關重大的國有股問題,沒有投資者、市場人士的意愿與聲音,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2002年1月28日的大暴跌,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著名投資人、《三線開花》系列叢書作者 張衛星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