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面對外資上市主體的要求
我國證券市場政策導向明顯,要成功登陸必須滿足監管當局對上市主體的一些要求。自從當局對外資上市松動以來,從正式的、非正式的渠道對上市主體所處產業及規模等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如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副主任王林12月7日表示中國證監會將進行跨國公司在內地上市的試點,并希望有關企業具備六項條件:
*外方投資主體為國際知名企業,如財富500強;
*產業為高新產業,或中國需要發展的;
*具相當規模;
*有較好經濟效益;
*具良好發展潛力及其研發總部須在國內;
*中外合作良好,具良好管理架構。
而近期證監會另一位官員在就外資進入證券市場要滿足的條件發表意見時說,外商投資企業要進入證券市場就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要成為國內注冊的外商投資公司;
*要有連續三年贏利的業績;
*要按照有關資產重組的規定上市,有關規定正在指定中,其目的時防止出現剝離上市和捆綁上市現象的出現;
*擬上市公司要經過一年的上市輔導期;
*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在《關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中,對于將直接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市的外資企業要求其經營范圍符合《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與《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對外商投資的產業作了詳細規定,完全限制外資進入的行業并不多,除了一些關乎軍事、新聞傳媒、涉及傳統民族工業的產業(如茶、宣紙、傳統中藥等)和涉及保護動植物物種、城市水、電、煤、熱網的建設經營、金融衍生業務等之外,其他的產業都已經向外資開放。再加上加入WTO后,在此架構下對產業開放的要求是切實的,可以說,在政策面上對于上市外資所處的產業限制在已經很寬松的基礎上還會繼續削弱。現在鼓勵外商進行投資的項目主要包括:農業新技術、農業綜合開發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業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出口創匯項目;綜合利用資源和再生資源、防治環境污染的項目;能夠發揮中西部地區優勢的項目等。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傳統產業和老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造,繼續發展符合產業政策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從我國對證券市場整體功能的規劃和調控的角度看,我國的上市額度管理雖然已經取消,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上市資格還是稀缺的,在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下,處于這些行業的外資公司應該比其他行業在取得上市機會上更有優勢。而處于允許進入、限制進入的外資公司短期內直接上市的機會上就比較小。
綜合以上的各方面信息,政府當局對于外資上市的放開除了有加入WTO后必然要開放證券市場的壓力外,引入一批運作規范、業績良好的外企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為中國證券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進一步加大國內上市公司的競爭壓力,促使國內企業加快提高自身素質,進而提升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總體質量,應該也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所以短期內最有可能在中國直接上市的企業應該是在華投資歷史較長,所處產業適應我國宏觀經濟發展規劃的大型跨國企業。
二、對外資企業上市的動因分析
外資企業進入我國證券市場時可能會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直接上市融資,實現資本擴張,滿足經營規模擴大的資金需要。我國證券市場規模很小,在滿足大型跨國公司的融資需求上是明顯不夠的,一些中小臺資、港資企業在這方面的需求可能會較為迫切。
2、使用證券市場的資本運作實現戰略擴張。以創立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和進行規模擴張所用的周期較長,在經營環境千變萬化的信息時代,采用兼并、收購當地同行業競爭者的方式,通過在現有設施上增加新的能力或是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實現戰略擴張更為迅捷靈活。特別是一些進入我國市場較晚,沒有取得先發優勢的跨國企業,可能更傾向于使用這種方法實現在短期內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
3、把進入證券市場作為本土化戰略的一部分,以資本的本土化作為本土化戰略的一個突破口。外資企業上市后會增加東道國的心理認同感,增加知名度,改善企業形象,降低實現本土化的壁壘,加快實現本土化的進程。
4、優化外資公司的治理結構。上市可以引入證券市場作為治理機制的一個部分,外資企業信息不對稱的矛盾更為突出,外資企業進入初期的“小而精”的治理結構已經不適應企業規模擴張的要求,一些外資企業已經出現了諸如總經理權利制約、集團公司對子公司及分公司治理方面的治理危機,及時引入證券市場作為治理結構的一個部分是解決這方面問題的可行方案。
5、借在中國上市之機,實現對本地高層管理人員的股權激勵,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三、有意在境內直接上市的外資企業
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意在境內上市的外企已超過100家。這些企業大致分為三類:跨國公司、臺資企業、港資企業和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在內地分拆設立的公司。
1、跨國公司
運作規范的跨國公司是政府當局最想引入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主體。現在已經有位列全球《財富》的跨國公司發出了在我國上市的信號。例如位列2000年《財富》500強中第54位的英荷合資聯合利華公司,其亞洲總裁費爾澤曾向媒體公開表示,無論遇到多大困難,聯合利華都會力爭率先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聯合利華表示其在中國上市并不是為了籌集資本,與它在許多國家上市發行股票的目的一樣,是為了力求成為一家本地化的跨國公司所作的努力,同時也是為了吸引本地最好的人才,為加速本地化進程而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是聯合利華一直以來"只有更好地本地化,才能生產出當地消費者喜歡的產品"的戰略的體現。費爾澤表示在中國證交所上市對于聯合利華的意義有三:第一是通過A股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第二是與中國股民共享聯合利華的成功;最后是吸引優秀人才的加入。另外,如果聯合利華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還可以給員工提供有誘惑力的股票期權計劃;以及成為公眾公司,推動聯合利華的品牌形象。
另外一家跨國公司,位列2000年《財富》68位的匯豐控股也據傳會獲準成為在中國上市的第一批外資企業之一。匯豐控股表示若有關外資在內地上市的條例出臺后,會作出在相關考慮,而且在內地掛牌的資產并不限于中國業務。匯豐在英國、美國等地均有掛牌,日后也傾向于將整個集團在內地上市。
目前,全球《財富》500強已經有400多家在我國建立了分支機構,相信隨政策的明朗化,會有更多的跨國公司選擇在中國上市,作為其中國戰略的重要一步。
2、臺資企業
大陸食品行業中的三大臺商巨頭之一的旺旺集團在大陸的分支機構已經達到33家,現在其當務之急是在大陸尚未出現強勁的競爭對手之前迅速占領一系列的產品市場,在這樣的業務擴張所需資本無法通過自身資本積累完成的情況下,據傳旺旺集團已經開始尋求在大陸證券市場上市籌資。
類似旺旺集團這樣業務主要在大陸,正大規模進行業務擴張以占領市場份額,急欲取得市場領先位置的臺資企業,面臨的融資壓力會讓它們想到在內地上市融資的道路。所以象頂新集團、捷安特、中晶科技光電、好孩子、中華映管、華新利華等一批臺資企業出現在擬在中國上市的外資企業名單中。
3、港資企業及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企業
擬在境內上市的港資企業有綜合企業華潤創業、長江實業、東亞銀行等。而中國移動、中國連通這些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企業分拆出來的企業也在完成其股份制改造和輔導期,等候上市。
四、潛在的通過購并實現間接上市的外資企業
1、外資銀行
近來渣打、花旗、匯豐、東亞等外資銀行都積極在與內地銀行接觸和談判,顯示出對內地中小型銀行強烈的興趣,由于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比較晚,而且開放的力度一直很小,外資銀行通過購并來實現業務的迅速擴張是切實可行、簡單快捷的,能夠實現快速進入我國銀行業的戰略手段。我國已經上市的浦發和民生銀行由于產權清晰,所背負的不良資產少,成為這些外資銀行并購的對象。
2、汽車業跨國公司
市場的廣度和潛力使得對于全球所有的知名汽車公司而言,中國是它們所必須進駐的市場。在目前中國汽車業生產格局已經呈現國際知名廠商與國內企業合資合作的情況下,如果尚未進入的外資不采取與國內企業合資合作的方式,其各項成本將非常之高,外國著名汽車公司為了保證能順利進入或確保鞏固和更多地占領我國汽車市場,勢必會加大與國內相關企業合資合作的力度。從已有情況分析,江鈴汽車、一汽轎車、東風汽車、亞星客車、江汽股份)和廈門汽車等豐富的上市公司資源最有可能發生外商持股(含增持)或受讓國內合資公司股份的情況。
3、零售業跨國企業
中國加入WTO,零售業的大門將徹底打開,零售業跨國企業將會挾強大的經營管理優勢,加快向中國零售業進軍,而通過收購兼并式的擴張要比自我建設式的擴張速度快得多。同時我國國有資本正逐步退出商業流通業,客觀上需要國際商業資本加入。這樣,零售業跨國企業可能會通過并購象王府井等一批在品牌、銷售網絡等方面建設較好的上市公司完成戰略擴張。
4、港口業跨國公司
入世前政府原則上規定境外投資者不能控股我國公共碼頭,除非經過國務院特批。目前,港口運營商國際排名前兩位的和記黃埔和新加坡港務集團都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此外丹麥馬士基集團、美國海陸、招商局集團在國內許多港口也有參股。由于國內集裝箱運輸的迅猛發展,目前外資在國內港口業的參股或購并主要限于集裝箱港口業。入世以后,根據規則,我國將向WTO所有成員國開放港口業市場,與過去相比外資進入將更為方便。除了設立新的港口及相關企業外,通過購并手段參股或控股已有的港口企業是外資涉足我國港口業的首要選擇。
外資企業上市政策:一個跌宕沉浮的因素
分析:對我國具外資背景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
想入圍城的都有輕重緩急須掂量--潛在的外資上市主體分析
良辰吉時登堂 明媒正娶入市--外資企業入市對策分析
風乍起 吹皺一池碧水--外企上市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