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快報》撰稿人李理
1月28日滬深兩市雙雙暴跌,起因是上周六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國有股減持方案的階段性成果。盡管仍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利多,但是市場暴跌本身已經說明投資者認為這是大利空。細看這個“階段性成果”中的主要方案即折讓配售方案,盡管其一步到位解決國有股全流通問題的做法是一大進步,但是似乎有許多方面仍舊存在不足之處。
折讓配售方案的主要內容是:用一部分非流通股,在全流通預期下,向全體投資者公開競價發售,形成全流通股價。然后再根據此價格與市價的差額,通過配股或送股的方式,補償流通股股東的損失。這一方案希望在穩定的市場運行條件下,實現國有股減持和非流通股的流通。表面上,這個方案運用了競價的市場定價方法,并且對流通股股東進行補償,而且解決了非流通股全流通的問題,但是仔細推敲之后,發現其中存在兩大難以解決的“難點”,即由競價產生的全流通價格存在矛盾沖突和全部解決現有上市股票需要較長時期。
首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由競價產生的全流通價格的高低是這一方案的關鍵。對于流通股股東來說,價格越低則獲得的補償就越多,價格越高則獲得的補償越少;可是對于國有股股東和法人股股東等非流通股股東來說,則恰恰相反,因為價格越高即越接近流通股,其補償就越少,非流通股股東的代價就越少,而且這樣二級市場的籌碼平均成本就越高,那么等到非流通股過了鎖定期后拋售的價格就越有利。由此可見,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是相互有沖突的。而且,由于一次性的公開競價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機性,而且拿出來公開競價的存量非流通股的數量肯定不會太大,并且面向全體投資者難保不出現過渡投機和哄抬價格,這樣很容易使定出來的全流通股股價失真或偏高,從而不利于流通股股東。而且由于利益驅動,不排除非流通股股東利用資金優勢墊高競價,從而高價圈錢和減少補償給流通股股東的代價。此外,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的股票價格已經接近凈資產,那么如果以凈資產為低價競價的空間有多大呢?這樣一來,給流通股股東的補償從何談起?而且,萬一股價跌破凈資產價呢?
其次,我們看到這個方案提出的解決年限是10至15年,這么長的時間必然存在眾多的不確定性,原有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很難長期不受損失。因為,在未來的新股全流通的環境下,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平均股價必然向成熟股市靠攏,必然比現時的流通股股價水平要低。如此一來,按照一定的減持次序,原有的股票越遲實現全流通其二級市場股價就越向全流通股票的較低價格靠攏,其流通股股東就越不利。尤其是一些定價較高的次新股風險非常大。此外,實行這個方案后的幾年,每年都有較多股票需要競價減持,這樣對二級市場的資金壓力不可謂不大。
綜上所述,日前公布的折讓配售方案仍舊存在較多的缺陷,顯然市場難以接受?磥硪瞥龈鞣蕉紳M意的方案還任重道遠。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
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
5151聯系。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與合作,歡迎踴躍投稿。(附:新浪網財經頻道
征稿啟事)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