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作為國有股減持方案的階段性成果,政策面對折讓配售方案的出臺顯示了前所未有的謹慎,是有道理的,而市場的反應過度則主要是對所謂多贏的目標期望過甚的緣故。
應該肯定,折讓配售方案在許多方面已經吸收了一些反映投資者意愿的有益建言,例 如,由非流通股股東通過對流通股股東低價配售或無償送股,將價格差以折讓的形式全額補償流通股股東,使流通股股東不受損失;為不再積累新的歷史遺留問題,實行老股老辦法,新股新辦法,今后新上市的公司,不再區分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使中國證券市場走上規范化發展的軌道等。應該說,這個方案正視歷史,面對現實,主張分期分批、有步驟地解決國有股減持的問題,比之于此前的幾次方案,是有進步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毋庸諱言,此次形成的折讓配售方案由于沒有理順價格和利益的關系,還是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國有股減持的根本問題是價格問題,而價格是利益機制的反應。在國家、企業、投資者三者利益關系上,如果對國有股減持的目的不明確,遑論多贏是不現實的。事實上,國有股減持價格雖然采納了折價配售方案,卻依然堅持去年6月12日方案提出的“市場化定價”原則,就使得折價的基礎依然成為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隱患。因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希望市場具有完全理性的思路是不現實的。在競價底價的確定過程中,如果參與各方缺乏合作或者證券市場處于劇烈動蕩中,則容易出現市場操縱或競價不充分,從而難以形成公平合理的價格,甚至會導致運作的失敗。市場公開競價只有建立在理性市場的基礎上,才有可能使弱小投資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護。正是“市場化定價”思路這個缺陷的存在,引起了市場的不安。
其次,證券市場全流通方案的問世,也有操之過急之嫌。如果單單從證券市場的角度看問題,國有股減持涉及的確實是非流通股流通的問題。其實,從國民經濟的全局來看,國有股減持主要是一個經濟結構問題,涉及的面遠大于證券市場的結構調整。以證券市場的局部結構的調整去設計國民經濟的全局性調整,這個方案的可行性的本身就不那么可信。試問,全流通方案能夠滿足社保基金籌集資金的要求嗎?能夠正確處理國家與地方、國家與企業、國家與證券市場投資者的關系嗎?在國有股減持的目的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目前又拋出“解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流通性問題”,只能使投資者更加難以把握政策的走向。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