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月下旬,年報預虧的披露進入高峰,平均每天有6家以上的上市公司發布預虧公告。據初步統計,截至1月25日,滬深兩市已經有6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預虧公告。
其實早在去年12月下旬,不少ST公司的預虧公告就已早早亮相,如ST銀山、ST海洋、ST吉發、ST中燕、ST東北電等。隨后登場的是威達醫械、中遼國際等一批一直在虧損邊緣掙扎的公司,當然也包括早在人們意料之中的銀鴿投資、億安科技和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縱橫 國際。盡管就目前公開信息還無法對預虧上市公司的狀況作出整體的判斷,但從中仍然可以看出一些共同問題。
行業調整還是企業積弱?
在已經發布的預虧公告中,語焉不詳的“市場不景氣”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是最常見也是最“理直氣壯”的理由。部分行業出現調整是不爭的事實,行業性的波動影響上市公司業績也并不奇怪。但同樣有句老話,“只有不景氣的企業,沒有不景氣的行業”。畢竟,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保持了7.3%的增長速度,同時作為經濟景氣重要指標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也比上年上漲了0.7%,而且包括信息產業、房地產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反觀許多預虧公司,在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上卻一直乏善可陳,這種對市場變化缺乏把握的長期積弱狀態似乎不應歸咎于市場調整本身。企業缺乏應變能力,尤其是在處理市場調整等類似危機中決策的低效率才是企業經營滑坡的根本原因。
委托理財苦果難咽
從已披露的信息來看,除了行業的不景氣,對外投資損失也已成為預虧上市公司難咽的苦果。銀鴿投資已經宣布將1.2億元委托理財資金按銀廣夏股票2001年12月31日收市價3.9元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以其購入銀廣夏股票的均價35元計算,僅此一項銀鴿投資就損失約1.07億元,公司年度業績出現虧損已屬必然。另據統計,2001年涉及委托理財的上市公司達172家,累計金額216.65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委托投資金額為1.25億元。其中,委托投資金額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有69家,超過3億元的有19家。由于去年大盤有20%以上的跌幅,因此不能排除更多公司由于委托理財損失而成為“地雷”股的可能性。
事實上,上市公司對外投資的損失不僅僅來自于委托理財的失誤。控股企業和下屬公司由于經營不善和涉訟等問題,最終拖累上市公司的情形在今年的預虧公告中也時有所見。中色建設與有色鑫光的“一損俱損”就是鮮明的例子。其實委托理財也好,下屬企業也罷,出現虧損在所難免。但個別投資項目或下屬企業的虧損卻能夠將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拖下水”,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對外投資的科學決策和管理機制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
互保的代價
上市公司不得不為與關聯企業和大股東之間的“曖昧”關系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是預虧公告揭示出的又一信息。已經預虧的ST中華、ST同達、ST高斯達、ST宏業和深石化都在關聯企業和大股東欠款的壓力下弄得焦頭爛額,最富戲劇性的當然還是經歷了“從狂喜到悲哀”的ST海洋,本來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已經實現凈利潤2035萬元,但由于所提供的對外擔保涉訴特別是為九州股份提供的擔保(本息合計約1.1億元)問題,公司不得不對或有負債確認大額的預計負債、對應收款項大幅計提壞帳準備,致使公司2001年度業績又轉贏為虧。令人擔憂的是,去年滬深兩市有200家以上的公司有對外擔保或與其他上市公司實施互保,擔保總金額超過200億元。個別擔保大戶擔保總金額占凈資產的比例已經高達900%以上,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不言而喻。
都是制度惹的禍?
會計制度的變更是預虧公司普遍提到的另一個原因。盡管在多家券商研究所推出的2001年上市公司業績預測中,包括新《企業會計制度》中執行八項計提在內的新一輪會計制度改革的影響被放到了突出位置。但實際上,會計制度改革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卻是有限的,因為會計制度的調整只是企業帳目的調整,并不涉及任何實質性的資產變化。如果因為會計制度改革出現大量上市公司預虧,恰恰說明了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及時性。大量在虧損邊緣徘徊的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得以充分揭示,這對市場的健康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法制建設日益完善的今天,制約上市公司的已遠不僅僅是會計制度。對于這一點,恐怕ST英達體會最深刻。因為沒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規定在股權拍賣10日前在指定媒體刊登拍賣公告,ST英達650萬股ST中華股權的拍賣結果最終沒有得到深圳中級法院的確認。這直接影響了ST英達2001年的業績。在今年1月4日發布預盈公告15天后,ST英達又不得不宣布預虧。殘酷的事實證明,任何法律上的疏忽都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傷害。
市場是悲喜無常的,所以我們還有必要特別關注一下財政部去年底發布的《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該規定以2001年12月20日為界,在此之前未實質完成重組的上市公司要受到該規定的約束,對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價格將作為資本公積處理,不得用于轉增資本和彌補虧損。此項規定的出臺還使會計師對年報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發言權,尤其是對于關聯重組和何為實質重組的認定,會計師和上市公司很可能會產生分歧,這種分歧能否得到解決將對企業業績的計算產生重要的影響。這就難怪在一些上市公司的預贏公告中會一再出現“最終以會計師審計后為準”之類的字眼,一些看來扭虧有望的上市公司卻有可能在會計師的面前“突然死亡”,投資者應提高警惕。
其實,任何一個證券市場上都不會沒有虧損個股,真正的差別在于市場對虧損個股的態度。人們對2001年ST猴王中期預虧之后就漲停的瘋狂表演還記憶猶新,但是半年后的今天,同樣是預虧,ST海洋的跌停板已經達到21個,預虧個股真正成了無人喝彩的垃圾股。在這個節氣交替的季節里,對于投資者來說,最幸福的事可能就是能夠置身事外,坐看誰家花落了。
(王波)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