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子恢 陳東
投資基金作為一種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市場對其透明度的要求很高。應該說,基金公司要充當證券市場上管理最規范、信息透明度最高、最專業、最有上進心的專業投資機構。但中國的基金業卻因其市場表現而被投資者諷刺為“黑幕基金”、“國債基金、新股申購基金”等。
基金的公信力與基金經理們的職業道德受到空前質疑
近來,深高速增資擴股再度引發了一場基金黑幕。原在香港上市的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滬市代碼:600548;簡稱:深高速)去年決定增資發行A股,并采用在價格區間內(3.39元至3.66元)網下向證券投資基金累計投標詢價和網上向證券投資基金以外的其他社會公眾投資者累計投標詢價相結合的發行方式。按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第33條第2款規定:一個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過該基金資產凈值的10%。
2001年12月12日,深高速發布公告顯示,深高速增發1.65億股,每股發行價3.66元。同時,深高速公告申購中簽結果,但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居然有47家基金參與了網下申購,總計申報數量達到288.65億股,折合資金逾1056億元。而據介紹,如果嚴格按凈資產值的10%申報,這47基金合計最大申報量限為21.3億股,而結果竟一下擴大了約13.5倍。在47家基金中,除基金泰和、通寶、通乾按凈資產值的10%申報外,其余基金均已超過凈資產值10%的限制。而且,有8只基金申購該股的數量超過了10億股,這些基金申報認購新股的金額已經超過了基金資產規模。
眾基金集體犯科,引發了“張景華的憤怒”。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主任張景華于深高速公告次日晚寫就《給各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的一封信》,并于12月14日上午相繼電傳至各大基金公司,將此事件斥之為:“利欲熏心”。張景華激辭指出,如果全都按照申購數量中簽,必然導致這些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認購全部股票而被迫放棄無力認購的部分,那么將導致證券市場前所未有的重大事故。張景華的信中表明,共有6家公司的總經理和事件所涉及的21個基金的基金經理們是深高速超額申購事件的制造者。華夏、南方、華安、長盛等基金管理公司被直接點名。張景華還表示,就此事件,管理層將隨時采取下一步監管行動,其中移交稽查局立案,也并非絕無可能。在信的結尾,張景華連用十個以“嗚呼”起始的文言句式,極盡憤怒之情。
張景華之所以如此激憤,是因為眾基金此舉并非初犯。深高速事件,完全是青啤事件的翻版。在去年2月份,青島啤酒增發1億A股,基金泰和利用信用申購,一舉申購3300萬股,占據青啤流通盤的16.5%,基金泰和僅此一項,就將數千萬利潤納入囊中。關注的焦點在于,基金泰和獲得如此數量的配售,賬面需動用78.7億元,但其凈資產僅為26億余元,而基金泰和并沒有繳納現金,只預交100萬元保證金就作出了10億股的申購申報。正是因為管理層對青啤事件的心慈手軟,才有了眾基金在深高速申購時的群起效仿。
我們將頑劣期的各大證券投資基金近一、二年來的各種所謂黑幕進行一次回顧就可以發現,在青啤事件之前,類似的違規操作早已有前科。2001年1月,基金持有單只個股比例超過該基金凈資產的10%的案例被公開,發現2000年4季度基金持倉組合中安順、安信持有東方電子違反比例;基金景博、景陽持有國電電力超比例。2001年3月,10家基金管理公司發布檢查報告,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存在異常交易活動;大成、長盛基金相關異常行為超過平均水平。2001年8月,銀廣夏、數碼測繪跳水,發現基金重倉持有,其中大成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景福和基金景宏雙雙踩雷,基金景福持有數碼測繪756.7萬股、銀廣夏485.64萬股,基金景宏持有銀廣夏672萬股,事件被公開后,投資基金“專家理財”的能力受到多方質疑,而基金對此事件的原因至今無法解釋。
而近日,至今多方諱莫如深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開元經理王宏遠遭他人追殺事件也被媒體公開報道。此次追殺案的直接誘因,據所謂內部人士透露是股票東方鉭業的操作手法,因為基金開元及同門兄弟基金天元重倉持有東方鉭業已歷經兩載,但僅憑基金開元及天元之力無法操作,恰恰是在與民間機構的合作中,基金開元埋下了禍端。但事發后,當事方既沒有報案,也沒有公開澄清。這種曖昧的態度不能不讓人對于這段基金驚險而刺激的丑聞進行質疑。
丑聞頻出的證券投資基金其實還應當算個新生事物。到目前為止,我國共設立了15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封閉式基金48只,開放式基金3只,至2001年9月底,各類證券投資基金已累計募集資金702.7億元人民幣,基金資產凈值合計769億元人民幣。很顯然,證券投資基金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但是這些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并沒有像人們期望得那樣,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健康力量”,而是成了市場上以極不規范的高風險違規操作給證券市場帶來穩定隱患的主因。
“但在去年的市場環境下,誰有更好的投資品種?不客氣地講,如果去年基金持倉大部分是二級市場股票的話,如果建倉成本在1900點,滬指回落到1500點的時候,則虧損將達20%!這難道就是對投資者負責?”“我們的新股申購策略是建立在科學的統計與預測之上的,是在用腦子做事,我們在通過我們的智慧為持有人謀利!北驹16日,某基金公司匿名人士在北京一家報紙上站出來申辯時如是說。
股市還在繼續遭受重創,基金為謀自保,還要演繹黑幕嗎?股市低迷與投資渠道單一可能使基金投資回報承受壓力,但這不應該成為基金違規的借口。問題的根源是這些基金出于小集團利益的考慮,近乎不擇手段地投機牟利。在市場極度低迷的情況下,基金是不擇手段自保以維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重要呢,還是規范操作,維護弱市穩定重要呢?維持基金公信力與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在現階段存在明顯沖突,在這個“死結”不能圓滿解決之際,基金的公信力與基金經理們的職業道德正在受到空前的質疑。
入世使基金業“準壟斷”的地位行將消失
國內基金之所以有如此情況,還是因為國內基金業發展不成熟。據相關資料顯示,到2001年10月,中國14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47只基金共750億元人民幣,僅為美國7萬億美元市值共同基金的1/800。美林證券1999年末一家的權益資本就是155.27億美元,總資產3281億美元,而中國2000年全部101家券商的凈資本總額才236.4億人民幣,總資產3000多億人民幣——加起來也只有美林一家的1/6到1/8。
在美國,基金業發展成熟,市場透明度高,基金已經成為美國家庭的普遍的理財方式。但在我國,基金正在樹立信譽之時就因層出不窮的背后故事讓老百姓對它失去了必要的信任。比如,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因為連踩銀廣夏和數碼測繪,其理財能力已經受到質疑。對于市場上前景廣闊的開放式基金,大成恐怕暫時是不敢想的了。
有一組數字:2000年有5000萬的美國家庭持有投資基金,投資者超過美國人口總數的30%。而中國人投資證券的只有5000萬人,僅占人口總數的4%,通過投資基金參與證券投資的人數更少。和居民7萬多億元的存款、1.5萬億元的現金相比,居民證券資產占金融資產的比例不足5%。
發展不足的另一面則是市場前景極為廣闊。在基金們還在演繹黑幕的時候,入世帶給了中國資本市場第一波沖擊,基金業“準壟斷”的鐵閘行將消失。外方一直在盯著中國的市場,共同發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已經成了他們的主要目標。
入世前10天,華安基金有限公司與JP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集團公司亮出了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聯合工作小組的牌號。華安總經理韓方河、摩根大通集團首席執行官威廉哈里森表示,繼推出首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之后,他們要拿下中國第一塊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牌照。記者采訪時,華安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信息披露的稽核監察部雖沒有向記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但表示此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努力中。
顯然,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國際化的序幕已經拉開。鵬華、華夏、華安等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積極與國外同行合作,其中,鵬華與景順、華安與富林明在基金管理、公司運作等方面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據報道,歐美金融財團3年內將在中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資證券公司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持股33%),3年后更可據有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近半壁江山(持股49%)。據統計,目前證券投資基金業共有18對中外合作者緊密合作,國內基金業自身的變革如箭在弦。事實表明,在國際化日益逼近的時候,真正優秀的基金管理機構要想脫穎而出,靠在市場上暗箱操作、殺雞取卵已經日漸失去了市場。而更多的基金公司要考慮的,恐怕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對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產生,業內高度關注。而投資者們認為,這一股基金業內的新生力量,必將改變目前國內基金業的灰暗形象。
對此,基金研究專家、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劉傳葵博士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指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對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沖擊肯定存在。最表面化的沖擊就是增加了競爭對手,基金市場會再次受到瓜分。進一步來說,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對這些新的基金管理公司的預期要好得多,主要原因是這些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還沒有發生過危機,這種預期使其在整個市場上的表現可能會好一些。另外,外資進入基金業,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業內對基金管理人的要求會提高很多。這其實是市場和管理的要求,如果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良好,就會迫使非合資基金管理公司迅速作出反應,使得他們的行為更為檢點一些。那些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也比較完善,運作比較科學而合理,需要一定的人才去執行,那么就會推動職業基金經理市場的發育和發展。同時從制度上可以更好地去避免一些關聯交易,因為根據現有政策,外資沒有在A股上的利益問題,就沒有關聯交易的嫌疑,所轄股票跟基金管理公司沒有關聯。
申國萬銀研究所研究員張迎軍也認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出現,對現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是個很大的推動。目前,國內基金的業績不令人滿意,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場行為有可能促進他們去不斷地改善現狀,促進他們更加成熟。張迎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中還說,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在內部管理技術上可以為現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很多借鑒。同時,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推出,對資本市場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由于外資目前還不能“染指”A股市場,就可能會對B股、H股市場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
可以看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出現,無論從微觀還是從宏觀層面上對我國的基金業都是一個大的沖擊。雖然這種沖擊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畢竟是一種趨勢!锻顿Y基金法》立法工作組副組長曹鳳岐教授就曾從另外一個高度表示,境外基金業的進入,對中國基金業的規范化和國際化大有好處。中國基金業在與外國基金業同臺競技中必須遵守國際游戲規則。對于監管者而言,在基金業的立法等各方面要考慮到國際普遍的要求,不能關門造車,要制定統一的規則。
看來,中國的基金業要想在國際化的過程中立足,要繼續黑下去,那就連它自己也看不到光明了。
制度的缺陷給了基金可乘之機,政策的偏袒讓違規者有恃無恐。基金發展除加強自律之外,必須消除制度本身的缺陷
基金暴露出的種種問題表明,我國基金業發展的相關制度還存在嚴重缺陷,制度缺陷不消除,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基金黑幕。這一點讓基金自己說話可能最具有說服力了。
本月16日在北京媒體就“張景華的憤怒”站出來大呼冤枉的某基金管理公司匿名人士申辯說,現在出現這些問題,一方面有法規不完善的問題,另一方面,監管當局、基金業、輿論、投資者之間缺乏一種公開、透明、正式、常規、互信的溝通渠道。出了問題,沒有及時溝通,而是互相猜忌、互相指責,當然解決不好問題。他還說,當投資人利用法律或規則漏洞打擦邊球的時候,監管當局要做的是馬上完善相關的法律。從第一批基金設立開始,我們就料到,屬于基金的特權一定會取消,這是市場化的結果。在我們努力推行市場化的今天,是不是兩手都要硬:一方面加強制度的建設,一方面是給予更多的合法自由?
然而,青啤事件發生后,面對多方質疑,基金泰和的解釋是:法無明文禁止視為許可。
此前新股配售政策的實施不但有違市場公平原則,更為嚴重的是,巨大的非經營性利潤模糊了基金的實際經營狀況,扭曲了基金凈值作為衡量基金經營成果的基礎性作用,從而為投資者衡量、評判基金的實際運作能力帶來了很大困難。
制度缺陷給了基金可乘之機,政策偏袒讓違規者有恃無恐。入世后,隨著中外合資管理公司的進入,中國基金業在相關的法規制度上也必將逐步與國外成熟制度接軌。
西南證券楊如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近幾年基金違規操作的常用手法,第一種是和證券發行人共謀,發行人配合利好消息,基金哄抬股價,等中小投資人積極跟進時,轉手倒賣給散戶;第二種,同一旗下的幾個基金聯手操買一只證券,逃避監管;第三種,以不適當比例的資金申購新股,并超比例持有;第四種是非法或者違法融資、融券,比如通過向委托人承諾固定收益的辦法融資等等。針對這些違規操作,管理層依據《證券法》,從1999年開始,先后頒布了5件專門針對基金監管的法律和行政規章,其中針對市場準入監管的兩件,分別是《關于申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若干問題的通知》和《基金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前者確立了“好人舉手”的原則,后者則規定對違規操作的基金內部直接責任人,實行市場禁入;針對基金規范運作的要求,有兩件法規,包括《關于制定證券投資基金規范運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和《關于做好基金管理公司監管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日常監管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要求;最后是一件普適性的法規,即《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按照這個法規的規定,一只基金持有單只證券不能超過其凈值的10%,應該說只是一項有實質性意義的規定。
楊如彥認為,上述法規在不同時期,對基金的規范設立和運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顯的。首先,由于沒有強制性的民事責任究責機制引入,基金違法操作的成本太低。其次,基金內部的風險控制體系應該有一個基本的規范,比如,基金景福持有大單的銀廣夏,充分說明該只基金的風險防范能力堪憂。第三,法規應該能夠促進基金投資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以便降低基金投資的系統風險。
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劉傳葵博士認為,首先還是法規不完善,現有法規與現實早已經不吻合,需要新的法規來指導和限定基金業的發展,比如對一些基金的功能就應該有個很嚴格的界定,法規要跟現實合拍。其次,鑒于目前監管的氛圍不能增加違規違法者的成本,必須有個良好的制度設計來保證違規者能受到很大的懲罰,如來自市場上的懲罰,以及發展上的限制等。此外,還要從政策上扶持,要用競爭性來推動基金業的發展,要讓基金業內少點特權,多點競爭,彌補監管的不足。最后,要加強廣義的監管,就是要加強整個行業的自律。
閃爍短信--時尚至愛 動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