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中國股票市場重大問題的唯一出路:股票市場全流通
解決全流通問題方案一:非流通股比例縮股流通
歷史問題應該以歷史的眼光來解決,而不能用所謂的現代的“市場化”方法來解決。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首先要尊重歷史,從根源上找問題,而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我們 上面費那么大的功夫談論歷史問題,就是要讓所有的政府管理層人士、經濟學家、市場專家及的市場中的所有投資者都認識到我們的股票市場一開始錯誤在哪里,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這樣才能找到大家認同的解決方法。
本著證券市場最根本的原則:公平、公正、公開。解決一開始中國股票市場所犯的“先股后錢”的原則性錯誤,恢復“先錢后股”的原則,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國有股流通問題。
具體方法:
就是本著“先錢后股”原則,重新核算所有“不流通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發行價與不流通股的折股價的比例關系進行“縮股”(要考慮歷年來的分紅差別,而送股、配股等因素已同比處理過不用再處理了),舉例來說就是假如國有股的折股價格為1。5元/每股(近年來不流通股的成本大多在此范圍內),社會流通股的發行價為6元,則不流通股縮股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這樣解決了初始的“同股同價”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問題,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礙。然后才能考慮如何使其進入流通市場變現的問題,這種股票的變現方式國際上現成的很多,是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主要考慮到歷史的一二級市場的價差和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問題。
方案(一)的效果能達到:
(1)可有效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同時大幅降低了市盈率,增加股票的投資價值。
(2)降低了國有股及法人股等的持股比例,達到國際認可的控股股東的控股在30%左右,并徹底解決了不流通股的流通問題。
此方案的可行性缺陷:
比如國家股、法人股的一些持股機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同意,制造障礙。畢竟原來持有那么多數量的股票,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其中牽扯的利益眾多,怎么能輕易接受?再者將國有股縮股,是不是又要引起“國有資產流失”的大爭論,在當今現實的中國社會,恐怕問題會越來越復雜。另外,眾所周知我們的股票市場股票種類眾多,一家上市公司有A股有B股有H股,如果只按A股市場的價格來“縮股國有股”,肯定會遇到復雜問題!安涣魍ü煽s股流通”的方案中存在一些思維方式的偏差很難統一,這也確實是實踐中容易發生的問題,而且并不好解決。
解決全流通問題方案二:社會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細
方案(一)的這種方法,的確從原理上非常的可行,但在實踐中的可行性會遇到的問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看到A股市場相對來講非常的獨立,所以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在A股的二級市場上,所以我們還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思路和方法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的全流通問題,這也是“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細”的全流通解決方法。
同樣還是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解決“先股后錢”的原則性錯誤,恢復“先錢后股”的本質,來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國有股流通問題。具體方法與上面方法類似,不同的是采用逆運算的思路,實踐中以不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為參照系,按不同的每股出資額的比例重新拆細原社會流通股。也就是按流通股股票的發行價與不流通股的折股價的比例關系進行社會流通股的“擴股”,舉例來說就是假如國有股的折股價格為1。5元/每股,社會流通股的發行價為6元,則所有流通股數量拆細變為原來的四倍,市場上的股價自動除權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由于中國股票市場所有上市公司都有當時的不流通股的折股價格(據筆者統計從1元的價格到2元以內不等,平均水平在1。3元至1,4元之間)原始財務數據。而且都是經過評估后的。而所有股票的一級市場的發行價也都有明確的數據。從3元4元到30多元都有,就可以依此價格的差距比例確定中國股票二級市場上的每只股票的比例除權系數。近而重新確定流通股的數量并在股票市場市價上進行同比例的除權。
我們解決的是發行時的一級市場的股票數量問題,將這些股票進行了除權,二級市場得到同樣的除權。由于這些股票都已經在二級市場上上市了,也就是都流通了,并且絕大多數是溢價流通(十年間跌破發行價的股票極少)。這樣同樣成本價格的股票也應該處于流通狀態,所以同樣成本價格的國有股和法人股等不流通股就可以按“同股同權”的道理,同樣流通。
由于這樣解決了最初始的“同股同價”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問題,也就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最大的流通障礙(初始成本不統一的問題)。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個特例,實踐中根據不同股票的發行比價關系有不同的拆細比例,然后進行股價的徹底的大除權。當然此方案也要考慮歷年的分紅、和國有股配股因素。
有人也許有疑問,是否否定了國有股的溢價機會?不會的,由于過去的中國股票市場一二級市場存在較大價差,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國有股就同樣享受到了這個溢價。而且在以后的全流通狀態下,這種溢價的多少由市場來確認,是真正的價值認同過程,只要是有價值就會得到得到較高的市場定價。當然也不否定會折價,但這是市場經濟自然尋找最合理的價值的過程,我們不必為市場行為過分擔心。
所以這種從根本出發點的成本同意解決國有股流通問題,從技術上講將是最簡單易行的、最符合市場各方面利益的首選方法。這樣也能解決了初始的“同股同價”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同股同權”問題,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礙。當然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個特例,實踐中根據不同股票的發行比價關系有不同的拆細比例,然后進行股價的徹底的大除權。當然此方案也要考慮歷年的分紅、和配股因素。
方案二“社會流通股按成本比例除權”具有以下優點:
一、本著證券市場的三公原則,從根源問題上入手,這套方法最重要意義就是中國股票市場從此得到新生,用最小的代價完成中國股票市場的改造還原,重建股票市場的眾多功能。可以使國企股份制改造徹底的市場化,真正發揮股份制企業內部的約束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淘汰機制等,更加有利于股份制企業的發展。這樣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在相對封閉環境下解決中國股票市場上最棘手的問題。對于不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股東來講,因為本著“同錢同股”的原則,繞過了這種障礙,從道理上沒有不接受的理由。而且這樣還解決了他們的股票流通問題,對十年不能流通的煎熬來講也是一件大好事。對一些持有“國有資產不能流失”的觀點的人來講,由于國有股數量上并沒有變化,而且由于采用的是“同錢同股”的方法,所以根本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相反這樣解決了國有股的流通問題,徹底盤活了幾千億這么大一塊的國有資產,而且都是變現性最好的證券類資產。
三、對社會流通股股東來講,股價經過發行價差比例的大幅除權后,雖然股價大幅下跌,但股票數量同比增加。由于降低了股票的價格與風險,提高了股票的投資價值,雖然會增大總股本而降低了每股收益,但由于有股價的大幅除權因素,同樣會大幅降低市盈率;降低股票的風險,增加股票的投資價值。
四、徹底還原中國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本來面目,由于股票市場的股價經過大幅合理的降低,一直受人指責的二級市場高高的股價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降低泡沫的程度(可使股價降到一至幾元不等)。
五、從此解決股票市場中的眾多棘手問題:
(1)一股獨大問題:
雖然國有股法人股數量不變,但由于社會公眾股的數量大幅增加,同樣降低了國有股及法人股等的持股比例,達到國際標準的30%左右,形成合理的市場制約機制,有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2)上市公司只重圈錢不思回報問題:
由于股價大幅除權后,股價均科學合理的回到幾元錢的水平,使得每股收益的現金回報的價值大大增加,使得整個市場的投資者對現金分紅都會重視,督促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實業經營,注重真實的業績回報。
(3)莊家肆意操縱的惡習:
在全流通的局面下,目前時常上的違規機構的坐莊操縱沒有生存的土壤,如果強行惡意坐莊操縱股價,國有股的持有者就可拋出被嚴重高估的股票,兌現莊家奉送的現金,打擊這種惡劣行為。只要實現全流通的局面,目前橫行的莊家操縱現象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4)投資理念混亂、投機行為盛行:
在全流通格局下,只有業績有保證,投資有回報的,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才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并能得到長期投資性持有。而績劣的問題重重的股票會被投資者拋棄,才能扭轉中國股票市場瘋炒績劣股的ST、PT股的所謂朦朧重組,而對績優不屑一顧的投資理念扭曲的局面。
(5)退出機制問題:
在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格局下,退出機制的建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于只有業績和未來發展的預期是支撐股價的基石。那些虧損累累、問題成堆、沒有前途的企業的股票會遭到拋棄,國有股的持股機構同樣可以賣出,股價的自然向其價值回歸,跌到一定的價格就完成自然的退市,就象國外的退出機制與股價的表現息息相關一樣。如果有惡意機構想操縱,那么國有股可以兌現賣出,讓那些惡意機構自吞苦果。
(6)擺脫發行額度內控指標,解決股票市場一二級市場價差問題:
在股票市場全流通的格局下,股票的價格就是市場的價值認同,這樣就合國外成熟股票市場一樣,幾乎沒有一二級市場的價差。只要是好企業就會有投資者購買,就能發行的出去,所以可以擺脫發行額度的控制,讓市場去選擇好企業,政府管理層減輕了負擔,可以更加制度建設和完善。
(7)A、B股市場的合并問題與H股的統一:
從科學的角度解決了股票市場的全流通,股價就會還原其真實面目,歷史上A、B的成本存在較大差距,初步估算了一下,這樣一些含有不同A股和H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幾乎會趨向同價。大家都在幾毛錢的價格上一致,從側面反映了這樣兩類股票市場完成了一致性的變革。A、B股的差價問題,是市場機制的差距,拉高B股股價向A股靠攏無疑在制造B股的危機,而科學合理的除權降低A股股價向B股靠攏則是佳徑。這樣一些含有不同A股和H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幾乎會趨向同價。大家都在幾毛錢的價格上一致,從側面反映了這樣兩類股票市場完成了一致性的變革,這樣也就不存在一個正確一個錯誤的股票市場了。
(8)國有股變現解決社;鸬馁Y金缺口問題:
解決了國有股的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礙。國家十年來投資與股票市場上的幾千億股本都被盤活了,都是最好的流動性強、變現性強的優質資產。中國社;鸬膩碓从谐渥愕谋WC,國有股持股機構和政府管理層可以隨時考慮變現的數量。在全流通格局下,國有股的變現方式非常多(如香港的盈富基金),采用市場化的方式是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而且是在二極市場上直接變現。
這樣一個方案應該是多贏的方案。所以經過上面的分析討論可以肯定的說,我認為提出的這套“流通股拆細”解決方法是唯一的最佳的解決方法。而且由于全流通問題的解決,與以后的全流通股票發行問題息息相關,隨后對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全流通股票發行問題的討論,更加證明這套方案是唯一的最佳的解決方法。
全流通股票市場的股票發行與圈錢陷阱股票發行的對比討論
在現行股票市場上推行全流通股票發行無疑是一場災難
十年股票市場的發展史,全流通問題一直困擾著市場,“國有股不流通”一直被市場各方說成是歷史遺留問題。同樣一個疑問一直困擾著廣大的普通投資者,就是“既然國有股不流通是歷史遺留問題,那為什么我們不從現在開始就搞全流通的股票呢?而讓現在的歷史遺留問題暫時擱置以后再想辦法解決,而從現在開始的新股發行就是全流通的結構的股票?這個疑惑,不光是困擾著廣大的普通投資者,其實也困擾著市場各個層面包括政府管理層。
其實不是不想發而是暫時不能發。只有在全流通結構的股票市場環境下,才可解決全流通股票的發行問題,這是一個前提。沒有全流通的股票市場環境,全流通的股票發行也會徹底變味,走上歧途!如果大面積強行推行,現有的中國股票市場必然走向迅速崩盤。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要將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全流通問題作為先決條件的原因。
我們可以先做一個理論推導,分析一下在現階段就IPO發行全流通股權結構的股票對股票市場的沖擊。由于是全流通股票,國有股是能夠上市流通的,按國有股的成本一元一股計算,所以溢價發行時的價格不會太高,大家可以看看我們在全流通股票市場上發行的股票的現實價格(香港市場的中石化等H股),這對我們的分析有幫助,相對現在的“圈錢結構”的股票市場的發行價就會有明顯的大幅降低,而市場價格也不會太高,這是不用爭議的。
這樣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市場對全流通股票的青睞,如果投資者對未來全流通股票供應量的預期較高的化。市場就會做出反映,騰出資金準備接納更多的價格低廉的、股權健康的全流通股股票……。
日前著名投機大師索羅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害怕不確定性……”,實際上所有的投資者都害怕“不確定性”,這是世界通行的規律。所以現有的分裂型股票市場中的股票持有者,對于國有股減持方案的未來不確定性,必然逃避這種不確定性,而首先想著賣股出局,持有現金,等待未來更多的全流通的股票。而持有現金的投資者由于有新全流通股的預期,老的二級市場上價格高的分裂型股票市場的吸引力就會降低而不愿買入。賣方強烈想賣而買方不愿介入,結局是可想而知的,現存股票市場的股價大幅暴跌是不可避免的,就象今年不斷上演的莊股崩潰(中科創業與銀廣夏)時一樣的現象。而這是股票市場整體性的市場崩潰,影響是巨大的,會引發極其嚴重的后果。此次國有股減持方案引發的暴跌風波也不能與之相比。而災難的程度到底是怎樣的?影響有多大?思之令人感到恐怖。
“流通股拆細”方案解決股票市場分裂問題后的全流通股票發行
中國股票市場解決全流通股票發行的前提,就是要平穩的解決現存股票市場的全流通問題后,才可進行全流通的股票發行。在股票市場全流通狀態下,發行股票其實是很簡單,與國外的IPO方式并不需要有什么大的方式上的變化,而且現存的一些法律法規并不需要作出什么重大修改,只要嚴格執行其條款就行了,但實踐效果上會與現在分裂型股票市場的“假IPO”股票發行有較大差異!
目前的財政部的新股發行國有股減持辦法的規定完全可以適用到新方法中,并且還不是現在的這種“一級市場市場價減持”而可以采用“二級市場直接市場價減持”的辦法。而且在全流通的股票市場中采用這套辦法,還能達到幫助全流通市場建立真正市場機制、真正價值認同的過程的效果。
在現行股票發行的法律法規基礎上,確定新的全流通結構的股票發行,具體操作原則為:
一、在解決中國股票市場全流通問題后,宣布新的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所有股份都是可流通的,不管是國有股還是法人股還是社會普通流通股,都是一種股票:流通股。明確“同股同權”。
二、采用完全市場化的IPO發行方式,與現階段的券商操作沒有大的區別。
三、發行完畢,股票上市即為全流通股票,任何時間任何股票都可流通交易。
四、按國家財政部“新股發行市場化減持補充社;饡盒修k法”的規定,國有控股股東按市場價減持10%的國有股。
五、此減持的10%的部分,要在股票上市交易后一個月內減持完畢,資金劃歸社;稹
雖然只是簡單的五條原則規定,但這其中的相互制約機制的確是奧妙無窮的。首先全流通股票市場的股票定價是價值認同,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價格只有市場說了算。社會普通投資者在認購時要考慮到國有股股東的股票是能賣出的,將對價格將津津計較。而且上市后就有10%的國有股要在二級市場上減持,更要合理判斷自己的購買價格是否合理。
其次券商在承銷股票時就不得不費思量了,因為它不再面對的只是將股票“按市盈率定個價”就銷給社會普通投資者,而且要考慮到國有股股東的股票是否真正值這么多錢,能不能銷售出去,價格高了會不會砸在自己手里套牢自己,所以將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情況、發展方向、總體價值等非常慎重的。因為上市后有10%的國有股要按市場價減持,投資者的價值認同非常重要。這是真正的非常復雜的投資銀行業務,而不是現在這種三年級小孩子都會的“偽投資銀行”業務。
擬融資的上市公司想要成功融資,一要真實的業績,否則券商這關就不好過,二要有發展前景,要取信于投資者,否則投資者不會買帳的。在國外的全流通股票市場這種發行不出去,跌破發行價的現象十分常見。所以上市公司要想成功融資,這種全流通股票市場的市場制約機制,迫使其拿出真本事真東西,靠包裝靠造假的路是行不通。
這樣的三方制約機制是市場機制在發揮作用,是市場經濟自然尋求最合理結果的過程,根本不用任何人為此擔心。如果發行價定高了,普通投資者不認同,不買!股票砸在券商手里,跌破發行價,券商將要吃苦頭,市場機制就要制約券商要嚴格考察上市公司,合理調低以后的發行價。如果發行價定低了,上市后流通股價差太大,上市公司不認同,為追求更高的發行價就會更換券商就會提高發行價。市場會給出經過全體股東討價還價后最真實的股票價格。
這樣就達到真正的市場化定價,極度縮小股票市場的一二級市場的價差,改變目前分裂型股票市場的一級市場大資金尋租樂園的現狀。好的公司、有價值的公司就會有好的市場價格,差的公司發行不出去跌破發行價也不足為奇!良幣趨劣幣,股票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就能夠建立起來。
而且這個解決辦法中與國家財政部“新股發行市場化減持補充社;饡盒修k法”的規定并不沖突,即不違反國家的有關規定,又讓其起到建立市場機制的作用。如果大家仔細思考,還會發現這里面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按現在的方法,國家財政部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在當前一級市場上的減持價格,卻遠遠高于在全流通結構的股票市場上的二級市場上的價格。這又一次證明我們前面探討過的中國股票市場從一開始就搞錯了的觀點。
全流通新股IPO溢價發行是否還存在有“圈錢陷阱”?
通過前面的論述,首先大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由于當前是在流通股與非流通分裂的市場環境下搞的所謂IPO股票發行方式,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必要條件:全流通。所以根本不是什么IPO股票發行,是“偽IPO股票發行”,實際上已經演變成是徹頭徹尾的“圈錢陷阱”。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可以對比來看同一家公司在三種情況下的不同報表:
(一)、首先在“圈錢陷阱”股票發行模式下:
假設:一家上市公司有1億股的國有股,每股凈值價格為1元。而股權比例關系為國有股占66。7%,流通股占33。3%。向社會發行5000萬股流通股,每股價格為7元。一級市場向社會融資總量為5000萬*7=3.5億元。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接手價格為14元,流通市值為5000萬*14元=7億元。總市值為(1億+5000萬)*14元=21億元。
這樣不流通國有股的權益凈值從初始的1億元變成(1億+3.5億)*66.7%=3億元,按市場價格計算市值為1億*14元=14億元,從1億虛增至14億元的價值。
而股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付出卻是真金白銀的5000萬*14=7億元,而在公司中的權益只剩下(1億+3.5億)*33.3%=1.5億元。
國有股股東:股權66.7%,出資1億元,權益4.5億元*66.7%=3億元,市值14億元。其中權益增殖(3億-1億)/1億=200%,市值增殖(14-1)億元/1億元=1300%。
一級市場:出資5000萬*7元=3.5億元,賣出5000萬*14元=7億元,收益3.5億元
普通投資者:股權33.3%,出資7億元,權益4.5億元*33.3%=1.5億元,市值7億元。
其中權益增殖(1.5億-7億)/1.5億=-366.7%,市值增殖(7-7)億元/7億元=0%。
這種現象表象為市價“泡沫性”虛高,而實際權益已經實際嚴重損失,這就是我們前面講述的“圈錢陷阱”,不再詳細論述了。
(二)、按“社會流通股比例拆細”的方案解決后:
國有股仍為1億股,社會流通股變為3.5億股,市場價格為2元,總市值為9億元
國有股股東:股權為1億股/(1+3.5)億股=22%,出資1億元,權益4.5億元*22%=1億元,市值2億元,其中權益增殖(1-1)億元/1億元=0%,市值增殖(2-1)億元/1億元=100%。
一級市場:出資5000萬*7元=3.5億元,賣出5000萬*14元=7億元,收益3.5億元
普通投資者:股權為3.5億股/(1+3.5)億股=78%,出資7億元,權益4.5億元*78%=3.5億元,市值7億元,其中權益增殖(3.5億元-7億元)/3.5億元=-100%。市值增殖(7-7)億元/7億元=0%。
國有股真正的市場價值為2億元,國有股股東增殖100%。原社會流通股的市價為7億元,社會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持平。
(三)、全流通股票發行模式下:
假設在全流通股票市場環境下,同樣這家公司的國有股股東發行股票,市場價格為2元,則其IPO的股票發行價格可以定為2元,(全流通股票發行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格通常極其接近)。同樣原有的一億股股本,要向社會發行3.5億股,則社會普通投資者出資2元/股,共出資7億元。我們再看看這家公司的狀況。
總股本4.5億元,股東權益1億元+7億元=8億元,股票價格2元,市價總值為9億元,。
國有股股東:股權22%,出資1億元,權益8億元*22%=1.76億元,市值2億元,其中權益增殖(1.76元-1億元)/1億元=76%,市值增殖(2-1)億元/1億元=100%
一級市場:真正全流通股票發行一、級市場價差極小可忽略,收益0.0億元
普通投資者:股權78%,出資7億元,權益8億元*78%=6.24億元,市值7億元,其中權益增殖為(6.24億元-7億元)/6.24億元=-12%,市值增殖為0%。
國有股真正的市場價值為2億元,國有股股東增殖100%。原社會流通股的市價為7億元,社會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持平。
在這張三種情況的對比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國有股股東的出資和社會普通投資者的出資都不變的情況下的,分別計算了三種情況下的各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出資金額、權益、市場價值、以及各種增殖比例關系。
在“圈錢陷阱”模式下的一級市場已經蛻變為權力資金尋租樂園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問題,為什么同樣是全流通的股權結構,而在(二)、(三)這種情況中市價一樣或曰普通投資者的出資一樣的情況下,為什么股東權益的差距非常明顯呢?在(二)中總股東權益為4.5億元。而在(三)中總股東權益為8億元,差距非常大,由此衍生的國有股股東的權益與社會股東的權益同比差異?
這個問題又回到了IPO股票發行的溢價問題,F在全世界流行的IPO股票發行中都有一個溢價問題,這個溢價就是后來的投資者對股份公司發起人的股份的一種真正價值的一種認定。也就是說發起人的股份中的帳面凈資產價值并不等于其真實的價值,因為還有一塊無形的創業投入、盈利能力、未來預期等等虛擬價值并沒有體現,所以后來的投資者要給予其真實價值的體現,也就是好公司要高出其凈資產的價格發行,后來的投資者要給予先前的投資者給予一定的“貼現”,即將以前隱含的并不明確的價值給予明確化,這就是高溢價的來源。
但前提是這種溢價(或曰“貼現”)是在全流通的市場結構中,發起人投資者與后來加入的投資者討價還價的過程,這是全流通股票市場中的基本功能。而在我們這種分裂性的股票市場中,這種討價還價的過程根本沒有,直接異變為了“壟斷圈錢”,這是我們這種分裂性股票市場的悲哀!
實際上我們看到,在(二)和(三)中,做為后加入的社會投資者已經給出了這種溢價,給予了發起人的創業勞動、盈利能力、未來預期等等以貼現。也就是付出的價格為2元,等同于發起人的每股真實價值(帳面凈值+無形價值),遠高于發起人的1元的成本。
但我們還會發現,在(二)和(三)中,權益并不相同,在(二)中發起人并沒有拿到這種“貼現”,還是原值。而(三)中這種貼現體現的非常明顯,原因在哪里呢?
就想起了一個傳統的童話:大熊小熊分餅的故事,大餅誰吃了?是狐貍。
我們可以在這兩種模型中清楚看到,在(二)模型中,一級市場主力的尋租利益為3.5億元,這樣大的一塊權益被一級市場的尋租資金吞吃了!也就是說這種社會投資者給予的發起人創業“貼現”利益,被一級市場的尋租主力所吞噬,這就是差異所在!
中國股票市場中的各個方面都覺得一級市場問題很大,一級市場出現特有的長期無風險贏利的現象,曾有著名經濟學家提出要搞清楚一級市場的資金問題。其實仔細分析后發現,我們的股票市場由于“國有股”不流通造成的分裂型的股票市場,而IPO股票發行逐步演變為上市公司的“圈錢陷阱”,“壟斷圈錢”更是加劇了這種股票市場的分裂。一級市場也因為“圈錢陷阱”已經完全變性,變成了大資金的尋租的樂園了。也就是說,不流通國有股在市場中“壟斷圈錢”,而一級市場助紂為虐,已經變為瓜分社會投資者給予的“溢價(貼現)”的怪異市場。
這幾年一級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尋租的大資金蜂擁而至,機構投資者更是對此青睞有加,近幾年的市場化發行、所謂戰略投資者配售、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等等,都是機構投資者利用這種缺陷,分享一級市場的尋租蛋糕,將政府管理層引入歧途。
我們從中國股票市場的國有股不流通問題入手,推導出市場分裂現象逐步演變成國有股股東用“先股后錢”的假IPO股票發行對社會流通股股東的“圈錢陷阱”。而自此又揭露出中國股票市場中的“一級市場”蛻變為大資金的尋租樂園,瓜分社會投資者“貼現”利益的黑洞,問題越來越清楚。
但在模型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二)和(三)之中,雖然假設的市場股價一樣都是2元,但明眼人一看這兩家公司的素質不同,(三)的財務數據要遠遠好于(二)。這樣股價就應該完全是不一樣的,有差距的!
在這個分析模型中,我們只是假設國有股股東和社會投資者的投資都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對比分析。實際上我們看到,社會投資者的出資的一部分已經被“一級市場”瓜分了,沒有在這家上市公司里。所以事實上全流通股票發行的股票價格要高于這種改造后的全流通股票。換句話說就是改造后的全流通股票的價格要低于新的全流通股票的水準。到底將來是新發行的全流通股票漲上去達到平衡,還是舊的改造后的全流通股票跌下來達到平衡。這是市場所決定的事,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能猜測的!
中國股票市場“組裝”錯了,但并不意味著不能運行和重新改造
經過對國外、國內的股票市場的深入對比、研究后發現,股票市場這架機器非常精密,各個部件的關系聯系緊密,即使我們將其“組裝”錯了,它也能運行。只是市場以另外一種現象運行。在中國股票市場這種精密性就表現在,股票到達普通投資者手中時,經過了兩次溢價。
第一次溢價:發行時的溢價,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假IPO股票發行蛻變成的“圈錢陷阱”,由于此時國有股不流通,市場分裂,這是假溢價真圈錢。
第二次溢價: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溢價,這是真溢價,中國股票市場并沒有否認發行股票要溢價的!并且市場是支付了這種溢價的,而一級市場的尋租主力正是看到(并不一定搞的非常明白)這種缺陷性設置,利用權力設置的不均衡,無風險的將其作為尋租的樂園,獲得超額的權力尋租回報。
但我們要明白,這種“溢價”或“貼現”是市場已經支付了的,只是被這種制度性缺陷,被所謂的“一級市場”的權力尋租的主力所吞噬,資金掉進了這個黑洞中。而這種制度性缺陷的責任并不社會投資者造成的,不應該由社會投資者來承擔損失,也就是說:錢,普通投資者已經支付了,而被別人利用規則拿走了并不是普通投資者的責任,不應該由普通投資者來承擔責任,所以在將來的國有股流通方案中應該給予補償性政策的考慮。
政府管理層和國有股股東在兩種股票發行方式的得與失
上市公司同等融資金額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對比分析
對于政府管理層對中國股市的錯誤政策,有其歷史原因和歷史性的意識形態問題,我們前期已經談過,市場中談論的也較多,我們就不詳述了,而后期不改正“非全流通”的制度性錯誤,一些經濟學家在其中也未起到好的推動作用,再加上管理層的非理性預期和政出多門,想利用股票市場,多得遠超出合理數量的“創業溢價”。
然而經濟自有其自身客觀規律,“圈錢”游戲不能玩的太久,玩得太大。最終會得不償失的,甚至連西方合理程度的“創業溢價”都得不到,因為這種市場支付過的“創業溢價”已經被權力尋租的市場主力吞吃了。
其實簡單的就是最完美的,我們還可以按上面的模型再分析一下另一種結果:
(四)全流通股票發行融同樣的資金:
假設一家公司,有一億資產,每股一元錢共計一億股,想向社會發行股票融資,計劃融資數額為3.5億元。此公司的市場價格為2元,那么需要發行1.75億股。就可獲得這個融資量。我們再看看具體的財務分析:
股權比例:
國有股:1億股/(1億股+1.75億股)=36.36%
社會普通股:1.75/(1億股+1.75億股)=63.64%
國有股股東:股權36.36%,出資1億元,權益4.5億元*36.36%=1.64億元,市值2億元。其中權益增殖(1.64億-1億)/1億=64%,市值增殖(2-1)億元/1億元=100%。
普通投資者:股權63.64%,出資3.5億元,權益4.5億元*63.64%=2.86億元,市值3.5億元。其中權益增殖(2.86億-3.5億)/2.86億=-22.4%,市值增殖(3.5-3.5)億元/3.5億元=0%。
從(四)這張表與上面的(二)對比的話,就可以清楚的發現:同樣要向社會投資者融資3。5億元,按(四)方案全流通股票發行后,大股東的股權為36。36%,而(二)改造后的卻只占22%的股權。損失了14。36%的股權,損失率高達65%。而社會投資者在(四)全流通發發行時只需要出資3。5億元,而在(二)中卻出資高達7億元,增加了一倍的投資成本,僅僅增加了14。36%的股權?梢哉f兩方面面都吃了虧,大家都掉進了中國特色的蛻變的“一級市場”的陷阱中。
從宏觀的角度看,中國股票市場中國股票市場的十年發展,其實一直走的很累。發行一家公司同時要消耗掉兩家公司的社會資金。其中一家被一級市場權力尋租的黑洞所享用,寶貴的資金資源被浪費。換句話說如果早采用“全流通”,中國股票市場十年發行1000家上市公司所融的資金,完全可以滿足發行2000家公司的資金需求;蛘叨,普通投資者本來只需要出資7500億元,而現在卻出了15000億元以上的代價,還是添不飽上市公司的圈錢陷阱。反而搞的現在中國股票市場泡沫高企、黑幕盛行,從國家政府和社會投資者的角度看都很累,真正可以用“事倍功半”這句話來形容。
市場各種股東盈虧對比分析
我們還要注意到,在我們的模型分析中,都是以社會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為零的基礎上來分析的。但實踐中跌破上市價(不是發行價)的公司比比皆是,普通投資者十年間一直就有“七虧二平一贏”的說法,實際中投資者的普遍虧損現象非常明顯。
假設在社會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都為零的情況下,但國有股股東的資產都是增殖的,而在“圈錢陷阱”這種模式下,國有股的資產增殖比例更是驚人的!其中權益增殖高達200%,市價增殖更是高達1300%,而這種增殖的代價是以社會流通股的權益大幅被“圈錢陷阱”轉移造成的,我們明顯看到是社會流通股權益的轉移,如果國有股市價減持這種“陷阱”就暴露出來了,股價暴跌就不可阻擋。而這種暴跌后社會普通投資者虧損累累而國有股依舊大幅增殖。這不能不說我們中國股票市場的一大特色。
近期我們看到調查機構的調查報告:自今年以來大盤連續下挫,股指從2001年6月14日2245點下破1550點,大盤下調31%,大部分個股調整幅度達40-60%之間,根據對30000名投資者的調查,其中有效調查券27589份,根據此27589名投資者的調查情況的統計,盈虧比例為:
贏利:持平:虧損:
0.518% 0.775% 98.71%
143名214名27232名
高達90%以上的投資者虧損,平均每戶損失達到40%左右。而國有股的資產、市值反而仍然是大幅增加的。中國股票市場上的所有非流通股的成本約3000億元,股東權益為一萬億左右,增殖高達200%,而市值竟高達3萬億,增殖十倍之多。
我們從中看到,中國股票市場的兩大股東:非流通股股東和社會流通股股東。一方大幅增殖,一方大幅虧損。如此明顯的反差,在強烈地提醒我們的政府管理層,應該從根子上反思中國的股票市場,我們的股票市場是搞錯了,已經蛻變為一個吞噬廣大人民群眾血汗錢的怪物了。
今天,中國股票市場的問題已經不容回避了,錯誤的根源就在于歷史原因的國有股不流通而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圈錢陷阱”,現實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阻力。大量的寶貴的社會資金被“圈錢黑洞”所吞噬。
對于這種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現象,我們政府管理層的一些官員和一些經濟學家并沒有好好深入的研究,沒有明辯中國股票市場的歷史與事實,沒有親自實踐尋根問底,沒有提出明確可行的解決辦法。而是照抄照搬國外的那一套所謂的股票理論,就高談什么泡沫、投機。難道股票市場就只有經濟學家才能參與,才能理性投資?
某些經濟學家一直當作樣板的美國股票市場、香港股票市場并不都是經濟學家在投資股票嗎!而是普通大眾是資本市場的主力。難道中國人天生就比別人笨?就比別人更加的投機嗎?首先要反思的就是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是否真正看懂了中國股票市場了?你對國家政府管理層的建議是錯誤的、有害的還是正確的有益的!
看看我們前面的“圈錢陷阱”的模型,1.5億元產生的效益,要用7億元投資的分母去衡量,所謂的“市盈率”怎么會不高?1.5億元的權益與7億元的投資相比,怎么會沒有泡沫?就有某些經濟學家不加思索的、不尊重歷史,并且不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就武斷的認為泡沫太高,提出要擠破中國股票市場的“泡沫”的建議。這哪里是什么“擠泡沫運動”,分明是用非流通股不流通的“泡沫”,來擠幾千萬普通投資者的血汗錢的“擠血”運動。
錯誤的政策和錯誤的指導思想,是造成現在普通投資者與政府管理層非常對立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我們黨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主席倡導三個代表精神的今天,更是損害了黨的聲譽、黨的形象,造成的政治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妥善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股票市場解決了全流通問題后的前景
中國的5000年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個“吃飯”的歷史,歷屆朝代的政府都為人民的吃飯問題發過愁,都有過“餓死人”的現象,我們建國初期也曾經歷過。就連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與日本的戰爭都有其特色,不同于蘇聯與法西斯德國是意識形態的戰爭是鋼鐵的戰爭,而中日戰爭更多的體現為“糧食”的戰爭。
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中國自此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從中國幾千年的病根入手的本質性改變,雖然初期的變革非常殘酷,也走過不少彎路,但基礎性的改變是毋庸質疑的。我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活躍的、有生機的發展平臺。這從中國與印度的制度性對比中就可清晰看出來。只要有好的政策、正確的方向,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中國人并不比任何國家的人差!
正式因為有了毛澤東主席開創的這個平臺,才有了以后鄧公的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舞臺,而安徽一個小農村的“連產承包責任制”的偉大實踐,在黨的正確引導下,在全國廣泛推廣后,中國農業的生產力被釋放了出來,十幾年的發展就徹底解決了5000年中國吃飯問題,現在我們的糧食自給自足并有大量的農產品出口國外,這在十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同樣由于有了這個充滿生機的平臺,我們的工業發展有了基礎,同樣受慧于鄧公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工業發展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工業的發展到達一定時期,必然要借助資本市場的推動,但遺憾的是我們十年的股票市場卻存在明顯的缺陷,形成了一個資金黑洞,并沒有給工業發展提供推動,反而消耗寶貴民間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資本資源,阻礙中國工業經濟的騰飛。
現實的中國發展的瓶頸就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這一點許多的政府官員、經濟學家都看到了這一點,改造好中國的資本市場,解決現存股票市場的全流通問題和全流通股票發行問題,就是打開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全中國的股份化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經濟發展的活躍性就能充分施展,中國就將工業經濟生產力提高一個重大的層次,生產力將獲得革命性的充分釋放,而更加巧合的是今天的中國有了WTO這個更大的舞臺。要相信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中國的未來發展前途將是極其光明的。所以我們堅信在江澤民主席領導下的第三代共產黨人一定能夠在加入WTO的歷史機遇中,堅持三個代表的正確思想,解決好中國股票市場的重大根本問題。
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決方案(一)
中國股票市場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決方案(二)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所有媒體及網站要轉載,請致電:(010)62630930轉5151聯系。有關“國有股”的話題成為近期熱點,歡迎廣大專家學者、網友來稿,我們將選擇優秀文章刊發。(附:新浪網財經頻道征稿啟事)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