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去年3月,中國股市一級市場,悄悄地爆出了一條很少有人知道的大新聞:“基金泰和”不聲不響地、輕而易舉地在一級市場上發了一筆橫財。以100萬元的投資,幾天時間就賺了7000萬元!
是誰那樣悲觀地說,“中國股市一級市場的暴利時代已告終結”?
這個故事是這樣開頭的:“基金泰和”(500002)以其凈資產的10%為上限,認購“青島啤酒”(600600)增發A股,獲配售3300萬股。
問題是如此規模的認購,需要多少資金來運作?
按照“青島啤酒”新股申購發行價7.87元來推算,申購申報10億股需實際交納78.7億元人民幣,而“泰和基金”的凈資產加起來也僅為26億元人民幣。更何況它的錢并不都在賬上閑著,可以隨時支付。可流動的資金,不知有沒有此數的零頭?
可這樣的認購居然有效!
這樣的事發生在中國股市的“監管年”,真讓我們無話可說,真讓我們失語,真讓我們齒寒。
在對“青島啤酒”增發A股作出10億股的申購申報后,“泰和基金”并沒有繳納現金,它實際只以100萬元保證金(何不以索性1元交款,來個“耍的大”?)作為象征性地預交款,并最終根據一定的“配售比例”和“相關規定”,在自己的配售單上填下了3300萬股這個數字。
按3月10日市場價“青島啤酒”每股10元計,“基金泰和”一把賺了7000萬元!“基金泰和”上演了一手“空手套白狼”的好戲。
在此次“泰和基金”進行的申購要約行為中,100萬元與應繳納的78.7億元相比,顯然微不足道,僅為應繳納款的1/7870!創出了一個中國股市的新記錄。
在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上,是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的。如果出現這樣的事,而且其操作居然是合法(?)的,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要么是游戲規則有破洞,要么是股市上有故意的權力偏袒,或稱作“權力后門”。
我們的問題是:中小投資人也可以運用這樣的規則來進行申購嗎?
答案是毫不通融的:不可以。
那么這樣的市場是公平的嗎?
是“現有規則”還是“規則破洞”?北京安平城律師事務所高級證券律師關安平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不論網上網下,“基金泰和”的巨額申購都已明明白白地拿走了70%的份額,事實上其他投資者都已買不到了。他指出,3300萬股的持有,對于青啤增發1億股的總發行股本來說,比例已經相當高了。(已達1/3。)嚴重一點講,屬于變相地暗中控股,帶有規避證券監管的性質。
對此,證券律師認為,78.7億元的申購金額,遠遠大于26億元的凈資產,屬于信用交易問題。信用交易可以,但比例要有限制,不能沒有尺度,交100萬元保證金就可進行78.7億元股票的申購,理論上顯然是一種“虛擬交易”。而申購新股屬于法律意義上的要約,這一點要求必須得實際交割,要求“真金白銀”,而決不是賬面上的。只是由于國家相關政策對基金機構的“優惠”,才使得類似的事件發生,同時進一步暴露出法規資源配置上的不到位。
據上周行情顯示,除“泰和基金”凈值上升了2.4%之外,國內其他基金全部下滑。應該說,重倉持有“青島啤酒”是其原因之一。
我們還聽到有券商為此辯解說:這是“政策優惠”。
聽到這樣的一夜暴富的事,發現有橫財可發,有“夜草”可吃,哪個券商誰不暗地希望自己成為下一個“泰和基金”?
于是,中國股市續演了“泰和基金”一夜暴富的故事:
去年12月初,“深圳高速”增發1.65億A股,每股發行價3.66元。但不可思議的是,47家基金申報289億股,折合資金1056億元。
而通過計算,11月23日47家基金凈值合計為777億元。如果嚴格按凈資產值10%申報,則最大申報量為21億股,基金們報出的289億股,憑空擴大了13.7倍。47家基金中,僅“基金泰和”、“基金通寶”、“基金通乾”按凈資產值的10%申報,其優質產品皆超過凈資產值10%的限制。“華安創新”報出40.98億股,申報資金達150億元;“南方穩健”的申報規模亦達79.4億元。
此事件全部拷貝了今年初的“青啤增發”模式。
如果將“青啤風波”理解為“基金泰和”的作奸犯科,那么此次47家基金參與“深圳高速”事件,則是對認購規則的一種辛辣嘲弄。事件發生后,證監會基金部官員龍顏震怒?擅鎸σ粡埰茲O網,又有什么用?而且這張網的破洞還在越撕越大。
“政策優惠”應當“優惠”誰?
說到“政策優惠”,應受到政策“優惠”的是社會生活中、或經濟活動中的弱勢群體。例如對西部大開發中對西部地區的“優惠”,對老少邊窮地區的“優惠”,對殘疾人福利事業的“優惠”,對下崗工人的“優惠”,對失學兒童的“優惠”!皟灮荨钡慕Y果應是社會公平的一種體現或矯正。
在股市上被“優惠”的應當是處于明顯弱勢的廣大中小投資人,這種強弱對比幾乎已到了狼與羊的程度,怎么可以反而對強勢群體“優惠”?被“優惠”居然不是羊而是狼。這豈不是在恃強凌弱,助紂為虐?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