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錢”、“掏空”,中國上市公司常常因為這些“壞毛病”成為眾矢之的。如何管教這些缺少有效約束的“調皮搗蛋之輩”?管理部門為此操了很多心。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發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給上市公司戴上“緊箍咒”就顯得意義深遠。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是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的規范上市公司行為的重要文件,是 監管部門繼獨立董事制度后規范上市公司治理的又一重要舉措,也是中國加入WTO后加快上市公司監管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措施。
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所說,中國加入WTO后,證券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上市公司的質量,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必須依靠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實際上,改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在中國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中國已經有一千一百五十多家上市公司,其中相當多的公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
由于改制不徹底,這些公司在治理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國有出資人不到位、內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獨大”、控股股東損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誠信義務、不勤勉盡責的現象非常普遍。
上市公司中出現的一些重大案件,如鄭百文、銀廣夏等,其不良行為的起因很大程度上也可歸結為公司治理結構的嚴重缺陷而導致的惡意決策。
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架構,它實質上是公司的權力制衡問題。對管理者履行職責過程中越權和違規行為的防范和制約機制,以及對損害投資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及后果的糾正和補救措施,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內容。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公司治理越來越受重視,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司治理運動浪潮。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一九九九年推出“OECD公司治理原則”,此后各國在此基礎上也相繼制定了適合本國特點的公司治理準則或最佳做法。此次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共同推出《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則意味著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已逐步建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為規范上市公司運作、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也應該看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證券市場發展的一項長期工作,要實現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質的提高,還有賴于外部環境的改善及相關措施的配合。(中新社北京一月九日電)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