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證券研究中心李曜博士
從專業素質上看,許多公司監事會成員并無法律、財務、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足夠的專業素養,這使得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經營失誤和自利行為進行及時的監控成為空談,監事會并沒有原本設想的參與公司治理的實際意義。
一、監督權力旁落: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現實狀況
我國上市公司的權力體制,各國學者既有將其歸類于單一委員會制的,又有將其歸類于雙層委員會制的。從我國公司法對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職權規定來看,盡管與典型的雙層委員會制度存在一些區別,如監事會不能任免董事會,但是監事會被賦予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提議和召集股東大會的權力,并擁有根據公司章程規定或股東大會授權的其它職權,從而在法律和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多的治理公司的權力。
從法律上分析,我國《公司法》不僅規定了監事會制度,而且給予監事會很高的地位,將監事會定位為代表股東監督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經營行為的一個公司內部權力組織。我國《公司法》52條和124條規定,經營規模較大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應設立監事會(1999年底全國人大修訂《公司法》時,特別修改了關于國有獨資公司的監事會規定,《公司法》第67條修改為:“國有獨資公司的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或者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派出。”2000年3月,國務院又頒布了《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目前國家已向國有獨資公司和部分國有重點企業中派出監事會),監事不得少于3人。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公司法》第54條和126條規定,監事會或監事行使的職權有:檢查公司財務;對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監事列席董事會會議。
從《公司法》法律條文規定的意義上說,我國公司的權力結構類似于德國的雙層委員會制度。但是,從實際的公司治理情況來看,監事會基本上不能有效監督董事會和經理,不具有實質性權力,與董事會平行的公司監事會僅有部分監督權,而無控制權和戰略決策權,無權任免董事會或經理班子的成員,無權參與和否決董事會與經理班子的決策。監事會由職工代表和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但由于我國《公司法》等法規在規范公司治理結構方面以股東價值為導向,因此重視了董事會的作用,而忽視了監事會的地位,使監事會實際上只是一個受到董事會控制的議事機構。因此我國上市公司名義上采用的是雙層委員會制,但現實中實行的是單一委員會制。特別是2001年來我國證券監管部門要求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獨立董事,更強化了公司治理向單一委員會制度發展的趨勢。
從實際情況看,我國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如要有效發揮監督作用,也存在著客觀障礙。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在1999年底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狀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監事會成員的來源:73.4%的有效樣本公司監事會主席是從企業內部提拔上來的,絕大部分有效樣本公司的副監事會主席和其他監事也是企業內部提拔上來的;2、監事會成員的教育背景:從總體上看,50.3%的有效樣本公司監事會主席是大專學歷,一半以上的有效樣本公司副監事會主席也是大專學歷,不到一半的有效樣本公司監事是大專學歷。而同樣的樣本公司中董事會成員60%左右的董事為本科及以上學歷,67.7%的公司董事長是大學或以上學歷;3、監事會會議:從實際運作來看,自上市以來,樣本公司平均共召開監事會8.37次,平均每年召開監事會2.3次,參加人數平均有5人,召開監事會最多的1年是1999年,召開監事會最多有3.7次。
從上面的調查分析,其一,監事會成員的身份和行政關系不能保持獨立,其工薪、職位等基本都由管理層決定,監事會無法擔當起監督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職責。其二,監事會成員的教育背景要明顯差于董事會成員。從專業素質上看,許多公司監事會成員多為政工干部,并無法律、財務、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足夠的專業素養,這使得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經營失誤和自利行為進行及時的監控成為空談。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調研結果中關于監事會的結論是,作為公司權力監督機構的監事會在運作制度上普遍比較松散。實際上,考慮到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監事會成員由工會主席、紀檢書記和職工代表擔任的事實,監事會并沒有原本設想的參與公司治理的實際意義。
二、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監督權力比較
根據中國證監會2001年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征求意見稿)和《關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意見》以及《公司法》的有關條文進行總結,對獨立董事和監事會被賦予的監督權力可以列表進行比較。
從表中可以看出,獨立董事和監事會被賦予的監督權力多有重復,兩者都定位為公司內部的監督者角色,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在“角色扮演”中可能發生重復和沖突。獨立董事在關聯交易、提名、任免公司董事、高管人員和決定其薪酬方面擁有重要的發言權,而監事會盡管被賦予了對公司董事、高管人員盡職情況的監督權,卻缺乏實際的執行權力。總之,現有的政策賦予了獨立董事更大的實質監督權力,而對監事會的監督作用重視不夠。
對于獨立董事和監事會誰的監督在實際中更為有效?筆者認為,可以將獨立董事從董事會中脫離出來納入監事會,合稱為獨立監事。在公司權力結構中設立一個單獨的監督中心,以更好地行使監督權力。
三、我國上市公司治理中監事會的目標定位和完善內容
對于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在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的過程中,應該發揮監事會在監督董事、經理上的重要作用。監事會和董事、經理之間的關系將類似于全國人大和政府之間的權力制衡關系。為了實現這種權力的制衡,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擴充監事會的權力,重塑公司的監督權力中心。我國借鑒大陸法系國家公司法建立的監事會機構制度在具體條文上進行了改變,如在德國公司法中,監事會有權聘任和解聘董事和經理、有權監督董事會的業務經營等等。我國公司法并沒有賦予監事會上述權力,而主要賦予了對董事、經理違法違章行為和損害公司利益的監督權,這些都是從消極方面的監督權,而缺少從積極方面的職權賦予。因此,為重塑監事會在公司中的監督權力中心地位,可從以下方面嘗試擴充監事會的權力:將部分監事的提名權交給監事會;監事會可代表公司起訴違法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財務報告由董事會編制后交監事會審核并由監事會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等等。
其次,擴大和提升監事會的成員構成。除了股東代表(股東監事)和職工代表(職工監事)之外,應加上債權人代表(銀行監事),債權人代表進入監事會,既可以保護債權人利益,又可以充分發揮銀行在財務監管方面的專業優勢。早在1996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經貿委、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銀行向企業監事會派出監事任職資格的審查辦法》。依照該辦法,企業監事會內銀行方面的監事由被監督企業設立有基本帳戶的銀行派出,且一人可以同時擔任若干個企業的監事。這項措施的實行改變了銀行消極參與公司治理的局面,也改善了銀企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
另外,將公司財務主管(總會計師、財務總監)設置為監事,加強財務監督力量。(最近已有數家上市公司公告將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兼任董事,更改為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兼任監事。)另外,可以考慮建立監事社會人才庫,讓符合條件的財務、會計、法律等專業人士(即獨立監事)加入監事會行使實質性的監督權。
第三,明確監事會的監督核心。借鑒國務院2000年3月15日發布的《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監事會應以財務監督為核心,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及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管理行為進行監督。通過檢查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效益、利潤分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資產運營等情況,使企業經營目標符合股東價值最大化,并協調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但是,監事會不參與、不干預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經營管理。
第四,確保監事的知情權。由于監事(除職工監事外)并不直接介入經營活動,因此,公司應制定有關規章制度以確保監事會的知情權:包括會議制度、企業文件和資料送達制度、企業財務報表報送制度、監事會咨詢回應制度等。公司主要經營、財務、統計報表、重大經營活動的法律文本等資料、文件在報送董事會的同時,必須報送監事會,公司董事會、經營班子有責任和義務向監事會提供必要和真實的信息。
第五,提高監事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一是推行監事任職資格制度。要嚴格按照《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規定的有關監事的任職資格條件的規定,選配好監事,杜絕榮譽性任職、養老性任職、不善經營管理易位性任職等現象。二是監事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政策水平。監事應熟悉公司運行程序和規章制度,掌握投資、會計、審計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獨立監事應是財會、審計和法律專業人員或熟悉本行業經營的專業人員。
第六,正確把握和行使監督權力。監事會的監督要在職責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盡職而不越位,不能干預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在行使監督職責時,有檢查和質詢權;對認為違規的行為可提出糾正意見,但沒有制止權;對企業經營管理和資產運營有建議權,但沒有要求企業執行的權力;參與企業重大決策論證時,沒有決策權。監事會行使監督權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重大事項決策的監督。對企業投資、貸款擔保、產權變動、財務預決算、重大項目招投標等重大決策事項,監事會要監督決策的合法性與公正性,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意見,防止有損公司和股東利益的決策行為發生。2、企業經營運作中的會計活動的監督。重點監督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董事和經理人員在決策和經營活動中是否按規定程序辦事,在執行決策中是否忠實履行職責,是否發生挪用斂財、違章拆借、擅作擔保、轉移資財、偽造業績等違法行為。通過實時監督,糾正損害企業和股東利益的行為。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