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監管年”的2001年即將逝去,沉悶得有些令人窒息的重低音與激情昂揚的進行曲交織其中,太多的謎局和懸念留在了明年。2002年,是歷史賦予重任的一年,這一年將注定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濃墨重彩的一年。
國有股減持:推倒重來
國有股減持成為2001年的資本市場和有關部門揮之不去的傷痛。減持成為決策失誤的代名詞,糾偏工作已在進行中。中國證監會公開向市場征集減持方案,市場將此舉視為監管部門“從單一決策走向公眾選擇”的開端。社會各界獻計獻策,共提交7大類4000多份減持方案。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近日正召集幾大券商對減持方案進行遴選,并在此基礎上再作定奪。
國有股減持推倒重來將是2002年第一要事。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對于明年股市的政策面,61.5%的投資者把國有股高價減持列在了最擔心因素的首位。市場人士預期,鑒于高層強調的“避免國有股減持對市場造成劇烈震動”基調,國有股減持影響如此大和長遠的政策,將不可能“一錘定音”,否則,萬一遇挫,將冒著再次“推倒重來”的危險。有關部門可能將從目前征集的多種方案中篩選出2—3種方案,然后由2—3家上市公司分別試行每種方案,并視市場接受度確定一種最佳方案。而最為市場關注的國有股定價問題,將徹底拋棄以二級市場股價作為減持定價參照的做法,而可能采取以每股凈資產值作減持定價基點,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的方式。
有市場人士認為,為了避免二級市場投資者在實施配售之前大量拋售或者因無資金配售,國有股減持可能引入認股權證減緩集中減持對市場的沖擊。上交所副總經理劉嘯東曾呼吁,滬深兩市大約2萬億市值的國有股最終走向流通,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進行多種嘗試,如權證、大宗交易、回購、剝離、擴股、重組、兼并等。認股權證是一個突破口,而引入外資參與國有股減持將是另一重大突破。
股指期貨:機制瓶頸
相對于市場對隨時重來的國有股減持的恐懼,股指期貨卻為市場各方引頸以待。早在年初開放式基金面世之前,各方即高呼股指期貨應先于開放式基金推出。在經歷了刻骨銘心的逾三成市值的大跌之后,多種基金的入市更令股指期貨成為一種致命的誘惑和內在必需。
前不久,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動作令市場開始預期股指期貨出籠的時間。該所有關負責人透露,已將股指期貨和石油期貨上報有關部門,正等待批復。而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則不厭其煩地一再聲稱,統一指數已編制完畢,將于近期推出試運行。統一指數運行6個月后,股指期貨便可推出。于是市場對明年推出股指期貨充滿憧憬。
但是更多理性的市場參與者對于明年股指期貨出籠并不樂觀。一是因為統一指數尚需在試運行中不斷調整,令其更具代表性。而法律障礙則是影響股指期貨推出時間的關鍵因素!蹲C券法》明確規定證券交易所從事現貨交易;《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期貨交易不得進行現金交割,而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必須以現金交割方式進行現金結算才具有可操作性;《條例》還規定金融機構不得參與期貨市場,這明顯有悖于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將是證券公司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的事實!蹲C券法》和《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兩者必改其一,或者起草《期貨法》。
市場在推崇股指期貨避險功能的同時,常常忽略其巨大的投機風險。實行保證金制度的股指期貨更有可能令市場急劇波動,投資者血本無歸。機制缺陷更可能令股指期貨成為操縱價格的工具。正如一些市場人士所指出,中國推出股指期貨不缺時機缺機制,這是中國股指期貨的真正癢處。
樂觀一點,股指期貨若于明年推出,將是中國金融期貨的開端,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大利好。
社保基金:規模有限
被稱為“養命錢”的社;鹪2001年首次入市出現巨額潛虧,成為2001年的一大諷刺。2002年,社保基金將正式規模性進入資本市場,并將隨著國有股減持重開,社;饘⒊蔀橘Y本市場一支穩定劑。
財政部和民政部日前公布實施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意味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運營工作即將全面啟動。如果說2001年8月份全國社;鹨詰鹇酝顿Y者身份參與中石化的申購尚屬“師出無名”的話,那么隨著《社;鹜顿Y管理辦法》的出臺,各基金管理公司競相申請成為社保基金管理人,社;饘⒔杌鸸芾砉局置皂樀剡M入資本市場。這對目前持續疲弱、投資信心萎靡不振的市場來說,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劑”。
但是社;鹫饺胧胁⒉豢赡芨靖淖兠髂甑馁Y本市場資本面供給狀況。目前社;鸺s為600億,按40%的入市比例,則可以進入股市的資金約為240億元左右。240億的資金相對于近期撤離市場的違規資金來說有較大差距,相對于40000多億的總市值來說,更是杯水車薪。而社保基金入市的后續資金量則主要取決于國有股減持方案。由于只有40%的社;鹂梢灾匦铝骰毓墒校虼松绫;鹑胧袔淼馁Y金增量遠遠不如國有股減持使市場失血的資金量。
但社保基金的“穩中求勝”決定了其重視價值成長的投資理念,它必將引導市場走向理性投資。
保險資金:期待發威
相對于目前可入市的200多億社;,數千億的保險資金正急待資本市場開閘。業內人士預期,曾于2001年胎死腹中的保險定向基金可能將于2002年“復活”————保險資金可能直接入市,而不像現在必須通過購買基金間接入市。
數月前,幾家保險公司共同成立的規模60億的保險定向基金一度預示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似乎成為定局,但卻功敗垂成。理由很簡單:《保險法》第104條規定,保險資金的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券及證券投資基金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而不能用于設立證券經營機構。不僅如此,有關部門還嚴格限制保險資金購買基金的比例。保險資金猶如籠中虎難以發威。
然而,2002年,這一情況可能將發生根本改變!侗kU法》的修改已提上日程,與此同時,《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正在醞釀制定中,而外資保險的入市更將加快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進度。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市場環境將更成熟。
實際上,各保險公司今年比拼的投連險已具備開放式基金的雛形,而投連險較強的抗跌性更顯示了保險公司不遜色于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于是,早已做好各種準備的各保險公司對于直接入市翹首以待。
創業板:千呼萬喚
“創業板將于×月底以前推出”的“權威預言”一再落空。創業板2001年難產且遙遙無期愁煞了各方,券商手中的項目成為燙手山芋,上市公司或改弦易轍或已苦無生存之米而創投者更為資金套牢而“搔斷白發”。“萬事俱備”的創業板苦無東風來。
業界的焦慮、學界的高聲呼吁都喚不出創業板,于是,奔走呼號者意興闌珊。在2001年末,曾為之用情過度的各方已懶于提起創業板。
2002年,創業板可能仍然是一個難產兒,但深交所和券商并未放棄努力。深交所日前召開第五次保薦人聯席會議,深交所副總經理黃鐵軍在會上表示,保薦人目前對“發行人質量評價體系”的充分運用,將為今后挑選創業板上市企業積累豐富經驗,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今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質量。32家保薦人紛紛表示,將繼續在深交所的指導下進一步做好創業板發行人的評價和輔導工作。
2002年,難產的創業板更令人牽掛抑或被人“遺忘”。但隨著新退市制度啟用,“三板”無疑將趨于火爆,成為賺眼球和吸引熱錢的場所。
開放式基金:難成主流
2001年下半年,華安創新出場————中國基金史的里程碑。隨著南方穩健成長和華夏成長接踵而至及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加速開發開放式基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基金業將迎來開放式基金時代。
2002年,開放式基金是否將成為主流而大行其道呢?業內人士認為,開放式基金主導基金業是國際大勢所趨。但是明年的股市行情不容樂觀,勢必波及開放式基金“一擁而上”。監管部門慮及市場的承受力將會對其規模進行適量“控制”。與此同時,“好人舉手”下,眾多的新基金管理公司誕生,其中不乏規模偏小的基金管理公司,這些基金管理公司必將推出一定量的封閉式基金,以求“養命”。
2002年,封閉式基金仍是基金業的主導者,但開放式基金必將成為日益熱鬧的群體且將吸引更多的眼球。目前,鵬華、易方達和長盛基金管理公司的開放式基金的方案已獲原則性通過,明年4月份左右推出開放式基金是較穩妥的預期。而首批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將在明年上半年出生,開放式基金將是這些混血兒的首要目標。
但開放式基金的規模可能會越來越小,初期難再出華安創新50多億的基金單位,20多億甚至10多億的開放式基金不再稀有。隨著開放式基金競爭加劇,基金將走向營銷時代,基金產品創新將力求突破。
外企上市:開始試點
2001年末,中國資本市場向外企開啟門扉。幾乎同時,一份14家外資企業的名單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原因就在于這些企業目前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工作,最有可能成為外企上市的“第一梯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意在境內上市的外企已超過100家。一種最顯眼的外象是外企渴求早日躍入A股市場。
資深投行人士透露,一些規模不大的外資企業,或者產供銷比較完整且主體業務基本上均在中國大陸的外企,對發行A股有著濃厚的興趣。其中港澳臺資企業或東南亞國家在華投資企業是這一隊伍的主力,國際知名的東亞銀行、匯豐銀行等都在各種場合表達了將其境內業務分拆在大陸上市的強烈意愿。專家認為,當前在國際資本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有著廣闊前景的中國證券市場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而且,相比港澳臺市場,大陸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并不遜色,大陸股票一、二級市場的市盈率普遍較高。此外,從長遠看,跨國公司的本土化戰略非常重要。隨著他們在中國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本土化的緊迫性將越來越強。外企排隊上市或發行CDR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2002年,外企結隊上市將是不現實的盲目樂觀預測。明年,外企直接上市仍將是試點階段,畢竟這是一項填補空白的創舉。一些知名的信譽度較高外企將被作為試點,而試點將考驗相關市場規則及監管技術。但外企通過并購而實現間接上市將可能成為趨勢。
外企將為中國股市引來一股清新之風。
QDII機制:機構的憧憬
因為證券市場的開放不等同于資本市場的開放,更因為資本項下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在“入世”承諾之列,因此,國外的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或者中國投資者自由進入海外資本市場都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一個變通的方案便是:引入認可本地機構投資者QUALIFˉ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機制和認可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以容許國內投資者投資海外資本市場和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國內資本市場(A股)。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QDII機制可能將先行于DFII機制;鸶赡艹蔀槭着靡嬲。有關高層也曾透露,正考慮成立QDII和DFII。但是2002年,中資機構能否走出國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此項機制畢竟涉及外匯等敏感問題。
QDII也許將是機構尤其是基金公司在2002年的美好憧憬而已。本報記者謝艷霞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