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9月間,我國股市的銀廣夏造假事件,不知傷了多少投資者的心。但12月2日,被譽為“百年老店”的美國股市也上演了安龍公司(EnronCorp+)破產案,于是有人將其稱為“美國版的銀廣夏事件”。姑且不論這一稱謂是否準確,但這一破產案對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啟示卻是值得關注的。———編者
美國的市場監管同樣存在著諸多弊端。安龍公司和“銀廣夏”的信用危機都源于其自 身的內幕操作,信息披露不實,終于爆發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用危機。然而,通過對照“安龍事件”和“銀廣夏事件”,我們不得不看到,同樣是造假,安龍公司是其披露的信息使投資者產生懷疑,由此各大投資公司降低對安龍公司的信用評級,進而投資者們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而終于爆發了潰敗。而諸如“銀廣夏”之類的造假行為,卻是通過媒體曝光,才導致投資者恐慌,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們只能通過媒體來了解事態的嚴重性,事實上,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對造假掩蓋的天衣無縫,而是由于投資者沒有能力評估風險,無法對披露的信息進行專業分析,因而產生的這種恐慌是盲目的,并且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始終沒有站出來譴責這樣的造假行為。中小股東在法律不完善的情況下,不僅得不到保護,主張自己的權利更是困難重重。
從安龍公司的事件,仍然可以感受到美國的股市的敏感性是非常強的,自2001年10月16日起安龍公司突然宣布該公司第三季度虧損6.38億美元,到12月2日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僅不到50天,在這50天里安龍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補救措施,例如與Dynegy公司進行收購談判,調整了過去5年的財務狀況申明,公開承認了虛報利潤的數額以及未將巨額債務入帳、延期償還6.9億美元的債務,并且開始大幅度的裁員,以降低成本。盡管如此,大量拋售卻沒有一天停止過,致使安龍公司的股價從引人注目的30美元直到0.26美元,并且Dynegy公司放棄了收購計劃,12月2日不得不使安龍公司向破產法院申請破產。為什么公眾對于安龍的潰敗不存希望呢?是因為公眾以眾多的投資機構為依據。標準普爾公司將安龍債務評級降為BBB-,歸入“垃圾債券”,Fitch將該公司評為“BBB-”,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評級定為“Baa3”。眾多的投資公司和信貸公司對安龍公司的現狀認識得更為透徹和專業,所以公眾對安龍公司的判斷是有依據的。即使是申請破產,安龍公司仍然在努力通過新的債務人持有破產資產,將安龍公司重組為僅擁有幾項核心資產的小公司。
而反觀銀廣夏,事實上其2000年年報中的財務狀況已經初顯弊端,比如公司業務收入和利潤來源披露不明、貨幣資金增長原因不實、稅務數字矛盾重重等等,但是直到媒體的曝光才使公眾如夢初醒,為什么公眾的反映如此遲鈍呢,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家中介或者專業機構對銀廣夏的信用程度進行評定,或者說作為債務人的銀行以及機構投資人也沒有對公司的信用程度進行披露,公眾又沒有這樣的專業能力對財務狀況作出判斷,仍然相信銀廣夏管理層一次又一次的神話,直到媒體全面揭露其虛構利潤7.45億的情形。
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是資本由低效率向高效率流動,投資者們在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環境中,才能發揮以貨幣為載體體現資本意志的投資效率。而信息披露正是維護這種秩序的有效手段。美國萬寶環球資本集團首席執行官、美國證監會注冊投資顧問本杰明矢口否認安龍事件不是“美國的銀廣夏”,這其中有為美國證券市場秩序辯護的一面,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股市確實更為透明,眾多的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都成為了證監會的左膀右臂,即使是為安龍公司服務的安達信,也公開指責安龍對其隱瞞事實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
我國證券市場中,《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規定了上市公司對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這有利于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市場透明度,但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卻仍顯滯后。因此,作為上市公司債務人的金融機構、為其服務的中介機構以及眾多機構投資者,都應當對上市公司進行信用評定,及時作出信息披露,這樣才能為中小投資者提供風險防范的依據,而這種評定并不僅限于盈利能力,也不只是PT和ST的劃分,更著重于上市公司的公眾信譽,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是否真實使用募集資金,使用資金是否符合資金使用計劃,信息披露中是否有公眾疑點,以及中介機構保留意見出現的頻率等等。應將這些指標構成上市公司的信用指數,樹立上市公司的公眾形象,也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投資依據,這樣才可以減少投機性的中小投資者的盲目,也給發生突發事件的上市公司以澄清事實的機會。
(中倫金通律師事務所 宣偉華 儲麗莉 律師)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