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鼎財經
日前,筆者針對個人投資者對股指期貨太過“熱情”表示擔憂。昨日,證監會期貨監管部主任楊邁軍稱,股指期貨并不適宜散戶直接參與,那是機構投資者們的游戲。這非但沒有打消筆者的擔憂,反而引起了新的擔憂。
楊邁軍表示,因為股指期貨風險要比一般股票大,而且在我國還是一種新的金融工具,監管部門將持特別謹慎的態度;在股指期貨推出的初期,廣大的工薪階層和一般散戶不宜直接參與,可以通過基金的形式間接參與。
證監會把股指期貨打上“散戶不宜”的勸戒,首要目的當然是為了保護散戶投資者。這在本質上和某些電影要標明“少兒不宜”一樣,是一種昭示風險之舉,免得他們受到誘惑而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兩者不同之處僅在于:前者涉及金錢,后者涉及道德。
但“散戶不宜”就可以把風險和散戶投資者隔離開來嗎?筆者對此并不看好。人都有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越禁止越想做的現象并不少見,例如:因為學校的“生理教育”沒有做到家,“少兒不宜”的電影往往最能吸引青少年。如果我們的風險教育沒有做到家,“散戶不宜”可能會激起一些散戶更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通過不規范渠道參與進去,導致更大的風險。
日前有調查顯示,近一半散戶打算參與股指期貨交易,市場需求相當旺盛,相關經紀業務潛力巨大。因此,很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一些機構為利益驅動,接受散戶委托以機構名義進行股指期貨交易。這樣一來,多了一層不清不楚的委托關系,散戶承擔的風險顯然增加了。
“散戶不宜”的另一種目的,是為股指期貨的盡快出臺掃除“攔路虎”。股指期貨潛在的巨大風險令監管者擔心,尤其是當他們想到中國有數千萬散戶、其中一半打算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時候。“散戶不宜”這樣“一刀切”的方式,有助于把股指期貨的整體市場風險大幅降低,為其出臺掃除一大障礙,保證市場運行和發展的“效率”,這本無可厚非。但在“效率”之外,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股指期貨讓市場望穿秋水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保值避險的功能,這對越來越龐大的機構投資者非常重要,對散戶投資者實際上也需要。機構們的進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股或板塊的走勢,因此它既可以在牛市“拉高賺鈔票”,也可以在熊市“打低賺股票”,一切不會太出乎意外。而散戶們則完全不知情,很容易就陷入被動局面,因此需要股指期貨來規避不確定的風險。例如東方電子跌到10元時,很多散戶認為到底了,紛紛買入;但機構們心里很明白:底還遠著呢——因為手里還有一大把貨。
“散戶不宜”使散戶失去一個保護自己的好工具,而他們的博弈對手——本來已占盡優勢的機構們——卻如虎添翼,將可以更自如地在股市中翻云覆雨。這進一步加劇了兩者地位的不平等,有導致股市“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危險。不過,股指期貨對工薪階層和一般散戶沒有禁入的規定,他們可以通過基金的形式間接參與,這應該說還是比較穩妥的。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