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股減持的確是個敏感的話題,它就像一陣刺骨的寒風,大盤一沾上它就會“著涼感冒”。這不,據說日前政府督促國有股減持的進程要加快,股市立馬就有了反應。但對于減持的辦法,管理層這次充分發揚了民主,讓你自己提到底用什么樣的辦法和價格去減持,你才比較能夠接受。正像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所說,最后采納的辦法應該是“共贏的”。據說,目前已經征集到國有股減持方案4000多種,證監會歸納為7大類。到底最終用什么辦法,還有待管理層的一錘定音,而我們也不妨在這里談談我們的觀點,也算是出謀獻策吧。劉唱
價格問題仍然是關鍵
目前征集國有股減持的建議和提案共收到4137件,被歸結為配售類、股權調整類(包括回購、縮股、擴股等)、開辟第二市場類、預設未來流通權類、權證類、基金類和其他類(包括存量發售、股債轉換及分批劃撥等)七種。而人們更關心的是能采取哪種方案,具體的國有股減持價格是多少。
從七類方案看,“預設未來流通權類”是我們不熟悉的,比較復雜。“權證類”屬于證券期貨,它交易的并不是證券本身,弄不好會進一步扭曲價格。“基金類”模仿“盈富基金”,是否適合深滬股市很難說。“股權調整類”,包括回購、縮股、擴股等。縮股是要求國有股上市前縮股,但是國有股東是否愿意這樣做,很難說,而且有些國有股已經被轉讓法人,現有的持股法人是否愿意縮股,也是一個難題。
因此從目前情況看,配售類比較實際,而且國有股容易變現,但是關鍵在于價格。1999年采取的三年平均市盈率10倍的價格,是向老股東配售;今年10%的國有股與新股捆綁實際是直接向新股東配售,是一種搭配,都因為價格高,影響了二級市場,不得不停止。所以,未來的關鍵問題仍然是價格。
另外,從國有股減持與社保基金掛鉤來看,如何變現是急迫的。從補充資金的角度看,國有股減持方案很可能偏向變現快的方法。韓強
減持國有股不光是股民的義務
國有股,是國家財產。要出售這一部分國有資產從道理上講,全體公民的機會和義務是均等的,而不應當僅僅在股市上減持,只讓股民承擔。因為股民總數不過六千萬,只占人口的不足5%,而絕大多數人處于無權狀態,是不公平的。但要在全民中減持國有股,又無法操作,是個實際問題。這個問題又涉及減持國有股的目的,如果確實是為了籌措社保資金,那么減持量不會太大,也還好說;如果像近日有人說的那樣,要通過減持國有股達到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問題可就大了。
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上市公司又是中國企業中比較好的企業,將來在歷史上就會形成一個由不足5%的人瓜分了這部分優質國有資產的概念。那時候,現在減持國有股的價格就是一個次要的問題了,而現在好像價格是個主要問題。例如,我們可以把購買國有股看成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回報率按10%計(不高也不算太低),以上市公司近三年每股收益的平均值計,10倍于此值即為減持價格,可謂比較公平。但我認為,這只適用于少量減持國有股,不適用于全面大量減持國有股。慈巨騰
收歸某只基金 分批出售,如何
在股市里折騰了兩年多時間,讓官方和股民都大傷腦筋的國有股減持,正在征求意見,抓緊調整,重出方案。
要說這件事情之重要,還真得要上下統一思想才行。因為是一次產權大調整,真正的產權革命。一旦全股流通之后,必將讓“一股獨大”、“國有股不流通”的弊端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對這樣的大事,讓股市鬧騰了兩年的“國有股減持”方案,廣集社會意見,真要豎起耳朵來弄弄明白,免得再鬧出不大不小的風波。
至于面對多種方案,有什么傾向,各人會有各人的想法。我傾向于多樣化,分批減持,以保持股市的穩定。譬如我傾向這樣一個方案:將所有國有股收歸為一只基金持有,由它出售給投資者,分批出售,逐步入市。它必將依照市場規律定價,并將所得利益轉歸基金持有人。此辦法不那么繁雜,不繞人,操作、利益明明白白。楊橋
更害怕不確定性
6月14日倉促出臺、10月22日緊急叫停、11月13日各抒己見(大有重新啟動之跡象),面對一波三折的國有股減持,我無所適從。
國有股減持一度被譽為“重大利好”,臺上臺下大唱贊歌,轉眼間又成為市場暴跌的“元兇”,現在憂國憂民的各路人馬又開始出謀劃策了,對此我真的一籌莫展。
股市一落千丈,我確實損失慘重,但我內心明白并非全因減持所致,“糾偏”后股市不還是陰著臉嗎?4000種國有股減持方案不管是好是壞,我只祈求能盡快落實。老拿它說事,受罪的還是我,因為那消息我知道的肯定最晚,替我真正說話的人也不多……對于不確定性,資本大師都說害怕,就更別提勢單力薄的我了。張慶峰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