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銀廣夏東窗事發,該公司在以往兩年間,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虛構巨額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1.78億元,2000年5.67億元,情節之惡劣令人發指。銀廣夏事件引發了中國股市的深層思考,幾年來沉淀的種種積弊給年輕的中國股市直接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有沒有藍籌股?
銀廣夏自上市以來,無論股價還是所謂的“業績”,均曾創下令人炫目的記錄:其股價在2000年全年漲幅達440%,居深滬兩市之首,公司1999年的業績公告稱,未來三年將實現利潤翻番。
如今,曾經號稱“中國第一藍籌股”的銀廣夏倒下了,而緊隨其后的是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同樣“優秀”的上市公司。令投資者困惑的是,中國上市公司中究竟有沒有藍籌股?長虹的大旗倒了,股價曾高攀百元的高科技新貴清華紫光竟拉響了預虧警報,曾經出盡風頭的風華高科業績大幅滑坡……
統計表明,今年中期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102家公司出現虧損,上市公司中期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025元,同比減少4.3%,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4.07%,同比減少1.93%。另外,23家公司因今年中期未按規定及時預警被交易所公開譴責。
監管漏洞知多少?
從銀廣夏披露出的所有公開信息——包括年報、中報、各種公告來看,恐怕很難看出銀廣夏造假的蛛絲馬跡。當然這其中有以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等為代表的中介機構助紂為虐。而事實上,銀廣夏事發,不是由監管部門,而是由新聞媒體戳破的。盡管監管部門事后迅速地在一個月內拿出了調查結果,但這并不能掩蓋監管的遲鈍。
監管的力度不夠也導致了近年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愈演愈烈。一些上市公司或虛假披露信息,或對有關信息避重就輕、語焉不詳,常常令投資者一頭霧水。上市公司公告“打補丁”的現象屢見不鮮。值得關注的是,從這些沒有及時披露的信息來看,多數事項會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和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近年來曝光的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案件,幾乎都存在著信息披露違規現象。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從多方面加強了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其中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然而收效依然不甚理想。有專家指出,對于信息披露,必須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機構共同把關、監管的體系,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充分、及時,才能預防、消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虛假、遺漏和滯后。證券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督檢查,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行為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對于違法者該罰款的罰款、該停業的停業、該吊銷執照的吊銷執照;對有關從業人員應采取資格認證的方式嚴格準入條件,并制定相關的職業道德準則;對于部分缺乏職業道德,充當“莊托兒”的媒體和從業人員應該依法嚴厲制裁;完善對虛假信息披露行為的責任追究機制,推動建立股東集團訴訟機制,使受害的中小股東不僅可以從上市公司而且可以從參與不法行為的所有中介機構、股評及輿論機構那里獲得賠償。
投資者“埋單”到幾時?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7月《證券法》實施以來,中國證監會對200多件證券、期貨市場違法違規案件進行立案調查,對100多個案件作出了處罰。一個嚴酷的事實是,管理層每查處一家上市公司,其公司股價便應聲而跌,部分中小投資者便遭受一次實實在在的損失。
在銀廣夏事件中,在證券市場頗有“威力”的中經開再次浮出水面。以公開數據來看,至今年6月30日,中經開持有銀廣夏近1000萬股;景宏、景福兩基金持有1100多萬股,而這兩只基金隸屬大成基金公司,中經開則是大成基金公司的幾大發起人之一。而另據有關資料顯示,1999年期末持有銀廣夏的股東總數為51800人,而到今年6月底,持股人數已經減少到14245人,已有控盤之嫌。
本來蒙受慘重損失的中小股民想到了起訴銀廣夏,然而最高法院因種種原因決定暫不受理。而在此之前,證監會高層人士一直鼓勵股民對涉嫌造公司提起民事訴訟,由法律解決一些問題;法律和理論界不少人士也從各個角度論述證券民事賠償的重要意義。
專家分析,即使法院受理了,如果舉證責任在股民,股民要證明自己是因為受了虛假信息披露的引誘,不是為了投機而買入銀廣夏,也是天大的難事。看來,證券民事訴訟受理還要走一段不短的路。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