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甘玲
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對券商而言,真可謂幾多歡喜幾多愁,既有經紀業務萎縮、投行業務觸礁的重低音,又有增資擴股、緊鑼密鼓籌備上市的高亢節拍。不過,陣痛是為了讓以后的步子邁得更結實一些,更快更好地發展壯大。投行、經紀、委托理財業務不好做
今年是我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推行市場化改革最快的一年。而股票發行核準制的進一步完善,信譽主承銷商制度的逐步實施,使券商在投行業務中較以往更注重降低風險。而市場化的結果是使實力懸殊的券商在投行業務競爭中出現大分化,上半年有15家主承銷商新股承銷顆粒無收;為了爭取項目,一些券商最后被迫包銷余額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甚至進入董事會。由于“限報家數”政策的出臺以及行情的日漸低迷,不少券商投行被迫開始裁員或收縮戰線。
由于市場自6月以來深幅調整,券商的經紀業務也大為萎縮。今年前三季度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銳減143.1億元。業內人士據此推算,今年全年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可能減少兩至三成。
另外,一度是券商資產管理業務香餑餑的委托理財業務,今年也成了券商的一塊心病。下半年二級市場的深幅調整,使不少有保底或收益分成約定的委托資金出現負資產,牽涉在內的券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上市、擴股、中外合作步伐加快
今年12月,我國正式入世。入世,意味著證券服務業率先對外開放。為了應對挑戰和急劇升級的競爭壓力,今年券商發展的頭等大事就是籌備上市、增資擴股與中外聯營。
廣發證券、國通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均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上市籌備工作,步伐較快的廣發、海通和國通已相繼獲準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國通證券、中信證券的上市材料已呈交證監會。
年初,西部證券等三家西部券商的增資擴股拉開了券商第三輪增資擴股潮。據統計,今年通過增資擴股、重組獲準成立及籌建的券商已達29家,平均每家注冊資本金達10億元,其中,注冊資本金超過15億元的達到16家;資本金擴張最快的從1.2億元到16億元。“鯉魚跳龍門”已成為地方性中小券商擴募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地方券商通過增資擴股,經營業務大大拓展。而大券商也不甘落后,繼續充實資本金,增強自身抗御風險能力。而12月出臺的《關于證券公司增資擴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為券高增資擴股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今年還是中外券商聯姻最富成效的一年。多家券商相繼與外方簽訂了有關合營證券公司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的協議。而幾乎所有證券公司都與外方有過類似談判或接觸。
在今年熱熱鬧鬧的中外合作協議簽訂潮中,最活躍的要數歐資和港資證券機構,卻看不到摩根、美林這些堪稱資本市場第一集團軍的影子。有業內資深人士透露,低調不等于沒有活動,這幾家券商與國內頂級券商的談判進程跟歐資差不多,他們都已派出高層與中方磋商和溝通,待有關政策明確之時,就是他們簽訂合作協議之時。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