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欽棟
在暫停近三個月之后,以北京華聯、華能國際為首的新股發行重新啟動,截止到12月14日,已經有8只新股發行和1只增發。這些新股的發行公告透露出的種種信息表明,雖然不再受政策重點扶持,基金在新股申購中的一些優惠也正在逐步消失,但“特權”仍然在一些新股發行中殘留著。
在9只股票的發行中,6只股票采取“網上累計投標詢價”的發行方式。在這種方式中,發行對象不再刻意地區分基金和其他投資者,基金也因此失去了以往網下申購繳納一定比例定金、全額認購的“特權”,而與其他網上投資者一樣,必須足額繳納申購款項。在參加北亞集團增發的網下申購中,基金甚至被明確告知“本次預約申購需足額繳納申購股款”。在取消新股配售制度之后,“定金申購”是基金與公眾投資者不平等競爭的主要體現之一,上述公司發行方式無疑表明基金的這一“特權”正在逐步被取消。
在以往的新股申購中,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往往能夠獲得比一般投資者中簽率相對較高的配售比例。在近段時間的新股發行中,這一狀況得到了改善。6只股票只采取“網上累計投標詢價”的發行方式,基金與其他投資者一起參加網上申購,也就只能獲得相同的中簽率。而同時采取網上和網下申購發行方式的華能國際和深高速,也在各自的發行公告中明確規定不管是網下還是網上,基金都享受與公眾投資者一樣的配售比例或中簽率。后來兩家公司的承銷商進行微調,使網上中簽率略高于網下配售比例,一般投資者享受到了比基金更高申購機率的“優待”。
如果說取消定金申購和共享中簽率是代表了基金申購新股特權的逐漸淡化的話,在申購規模上,基金的特權則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
在新股發行的網上申購中,一般投資者不能超過“發行總額的1/1000”的申購上限。而《關于調整證券投資基金認購新股事項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基金帳戶申購新股,不設申購上限”,基金可以傾全力申購。這一規定還在新股發行中延續著。以成發科技為例,一般投資者的申購上限只有5000萬股的1/1000即5萬股,而華安創新開放式基金卻成功申購到48萬股,按照0.0766%的中簽率可以推算,其申購數量至少有6億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大規模參與深圳高速的新股認購。深高速發行1.65億股,每股發行價3.66元。在這次的新股認購中,對基金申購的限制是:最終持有本次發行后的股票不得超過當時基金凈資產的10%。申購結果是,47只基金(含兩只開放式基金)共申報288.6459億股,申購金額達1056億元。而11月23日,49只基金凈值合計僅783億元。這是繼青島啤酒后,基金申購新股金額再次大規模超過基金凈資產值的10%。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青島啤酒的“超10%現象”僅發生在一家基金身上,而此次的深高速則成為普遍情況。除個別基金外,四十多只基金均出現超過10%的情況。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