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暢 原春琳
專程從遼寧趕來的于博跳上主席臺,他把自己精心撰寫的《關于原國有股、原法人股減持方案的建議》遞到中國證監會官員周春生手中。
于博反復叮囑周春生:“為了這份建議,我還專門去過史美倫的辦公室呢!”
今天,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國有股減持和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前景討論會”剛一結束,就出現了上述一幕。
于博既不是聽講的學生,也不是與會的學者。像另外4000多人一樣,這家爐料公司的“生意人”對國有股減持表現出非凡的熱情。
“11月以來,中國證監會共征集建設性的意見、方案4000多份。”中國證監會官員周春生說。
今天的討論會,也成了學者、專家和社會人士向國有股減持的建議會。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首先介紹自己的設想。他稱自己既不是本土派,也不是海歸派。不是海歸派的理由是,“沒有說股市該降到1000點”;不是本土派的理由是,沒有參與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進程。
因而,他以一位“局外人”的視點,提出了對國有股減持的建議:應將國有股直接劃撥社保基金。因為6月份出臺的國有股減持方案“不可思議”,太浪費行政人員的精力。
接著,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坦言:“這一方案不可行。”林毅夫更主張折衷的辦法,使國有股減持平穩空降。
據悉,從7年前中國第一例國有股轉讓,國有股如何流通一直是中國證券市場的重大課題。今年6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減持國有股籌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新發、增發股票時,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到10月22日,上海綜指下探到1514點,調整幅度達32%,股票市值縮水近6000億元。社保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配售中石化A股被套,賬面虧損1.6億元。前三季度股票交易印花稅同比減少34.7%,估計全年減少180億元。
隨即,中國證監會宣布國有股減持方案暫停,并于11月向社會公開征集國有股減持方案。來自網上、信件、來訪提建議的絡繹不絕。
許多人期待著,資本市場能夠形成廣泛聽取意見、自下而上的糾錯機制。而中國證監會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也不僅僅停留在作風改進的層面。
對此,今天的討論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局局長謝平語出驚人:國有股減持的討論本身已經超過了減持自身的意義。這一討論將成為很重要的歷史事件,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公開研討了許多困擾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問題,使監管政策有了糾錯可能。
他說,在這一背景下,具體實施哪一個方案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數千種方案,很難實現所有股民都滿意的“多贏”局面。而機制改善才是最重要的,就是由單一決策變成公共選擇,為以后的決策提供范例,比如,社保、費改稅等重要改革,都可以采用這種公共選擇機制。
中國證監會研究人員張新說,國有股減持無非是讓非流通股流通起來,公共選擇的特點是實現了“三公”原則。首先,程序必須公開,否則,即使結論正確,也會讓人有違法暗箱操作的感覺。其次,實現公正,就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條文,照章辦事。而公平是一個道德概念,政府出臺政策,合法也要合理。因為這里面涉及國家信譽、利益平衡等問題。
張新分析了4000多份社會各界提出的國有股減持建議,其中,存量、回購、股轉債等等實施設想,很多富有建設性價值,為科學、合理的決策提供了依據,重點還是國有股減持的定價問題。
張新說,中國證監會的管理理念理清了,就是保護投資者利益,并作為重要任務來完成。不料,會場上響起了笑聲和掌聲。
張新正色道:“這有什么好笑的?”林毅夫忙出面解釋:“大家笑的是現在才理清。”
持續了3個多小時的討論會上,人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機制”。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國有股減持是一個歷史性問題,在解決歷史問題時,不能造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證監會會充分考慮投資者、社會各界意見,盡快出臺新的國有股減持方案。”中國證監會官員周春生說。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