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雜談
嚴格意義上講,證券市場是沒有旁觀者的,所謂非利益中人只是一種標榜,一種追求,換個角度來看,頗有點旁觀者清的味道。
旁觀者的眼神是最毒辣的,因為相對客觀,所以一眼就能看出不正常;但是中國的市 場是如此的反常,以至于所有的參與者都心知肚明,僅僅能看出反常是不夠的。
老話講,“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中國的市場還沒有到上梁封頂的階段,最多也就是打完地基開始砌墻,現在的問題是,在地基有點歪的前提下,能不能在砌墻過程中找補回來,如果不能,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推倒重來;如果可能,則兩全齊美。
若干年來,吳敬璉先生曾發起過“何處尋求大智慧”的討論,水皮讀過一些文字,但是并沒有搞清究竟什么算是大智慧,吳先生也好象一直話里有話,始終沒有點破一層窗戶紙,討論也就討論了,完了也就完了。
其實說白了,中國證券市場最需要“大智慧”解決的難題就是解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割裂問題,如何在對市場沖擊最小的前提下,實行國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至于是不是要減持,減持多少,多少價格減持那是操作過程中的細節,技巧,不需要什么“大智慧”。
這完全是解決問題的思路。
這個思路就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從現在做起,新股新辦法,老股老辦法,既尊重歷史,又著眼現實。
具體地講,從現在開始,凡上市新股均按全流通設計,規模、價格完全由市場說了算,質地好的公司募集的資金可能多些,質地不好的可能發行就發不出去,根本就上不了市。而國有股要不要減持完全由國有股的授權代表決定,財政部也不用硬性規定多少比例,因為那樣僵硬實際上是最不有利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和變現的,財政部只須規定一個大概的資金盤子,這樣股價高的時候,國有股可以少減一點就達到目的,股價低的時候可以稍微多減也湊合,如果硬要定個10%,這個10%也就是一個上限而已。
這并不完全是創新。
滬市的方正科技、愛使股份、飛樂股份和興業房產就是全流通的上市公司,只不過這10年,我們走了一大圈回頭路而已。
那么老股怎么辦?
水皮的建議就是暫時不用理會。
為什么?因為以我們現有的觀念,國有股就是國有資產,而國有資產流失是一項誰都不敢戴的大帽子,同股同價還好說,同股不同價誰敢擔這個政治風險?而只要同股同價,任何變通的方案都會對市場構成沖擊。既然我們沒有足夠的大智慧,歷史遺留問題完全可以留給比我們聰明的后人去解決。
最復雜的現象可以用最簡單的原理解釋,最復雜的問題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政治上,我們可以有“一國兩制”,股市中又何妨“一市兩制”呢?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