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上海特派記者 韓國飚
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和外經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此后,很多媒體刊登了上海外企排隊上市的消息,認為外企大概在明年年中就會亮相A股市場。然而,被媒體列入即將上市名單的外企卻公開表示,目前沒有上市計劃。
記者為此專門向上海市外資委以及有關券商、外企進行了了解。綜合各方情況得出的結論是,外企上市還不會那么快,但外企上市肯定將給中國股市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排隊上市根據不足
有媒體報道說:上海市外資委曾透露,目前上海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并有意向上市的外企已達14家。對這一說法,上海外資委負責新聞發布的一位女士明確表示,從未向外界披露過這一信息。這位女士說,目前,和外資委接觸的、有意向上市的外企確實有,但還沒有進入實質性的上市進程。排隊上市這種說法不確切。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被媒體列入有意向上市的外企行列,其媒體主管張丹丹說,雖然從長遠來講,匯豐對在國內上市感興趣,但迄今香港匯豐銀行還沒有在國內上市的計劃。國內最大的券商海通證券也明確表示,海通與有意向上市的外企有接觸,但目前沒有承接任何外企上市案例。
上市存在很多制約條件
與以往相比,《意見》對外企上市的規定條件變得更加寬松。除了對“按規定需由中方控股(包括相對控股)或對中方持股比例有特殊規定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應按有關規定的要求繼續保持中方的控股地位或持股比例”作出原則性規定外,對上市后外資股比例的要求已明顯降低,即只要求“不得低于10%”。同時《意見》還為今后外企通過低成本買“殼”上市掃清了障礙。
海通證券投資銀行管理部總經理張賽美認為,這些政策性的意見確實為外企在國內上市掃清了關鍵障礙。
但是,在具體操作上還應該存在許多制約。比如,在中國,很多外企都是比較大的跨國公司,原料、銷售兩頭在外,特別是一些加工類企業,國內的外企和同一集團在國外的企業做買賣,很容易實現外資轉移。另外,不少外企在國內一般不止一家企業,需要通過重組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獨立企業上市。因此,在時間方面,需要相當長一段時期。
張賽美說,因為外企的問題比較復雜,上市輔導期最好能拉長至1到2年,容易發現問題。據張賽美分析,最有可能搶先在國內上市的是一些相對獨立的港資、臺資企業,當然也有一些獨立程度較高的外企。
外企上市不只為了籌資
復旦大學經濟系的一位教授認為,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背景下,特別是在中國12月正式入世后,中國的證券市場作為新興市場,對全球的產業、金融資本肯定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外企在中國上市主要有兩個功能,第一是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外企肯定希望使用更低廉的資本來拓展產業。第二是加速本地化,大規模拓展消費品牌和本地市場認同程度。應該說,很多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在境外的資本是很充裕的,他們在國內上市可能更看重的是本地化、更低成本地打響消費品牌、樹立企業形象。
外企上市將給證券市場帶來革命性變化
對外企上市,市場有很多擔憂。特別是最近,一級市場資金面感覺有些偏緊。市場擔心外企上市可能會使資金面進一步偏緊。更有市場人士擔憂,因為外企普遍質量要好于國內企業,可能會出現投資者“棄內就外”的投資現象。
張賽美卻認為,中國股市從來就不缺資金,缺的是市場信心。外企上市將加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質量的信心。同時,“棄內就外”現象的出現肯定將使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得到充分體現,上市公司的質量將會普遍提升。
外企上市無疑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對國內券商來說,業務也將擴大,畢竟,目前國內有外企近40萬家。同時國內券商必須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市場監管水平也將與國際接軌。政策市效應將快速減弱,市場化程度大幅提高。所以,外企境內上市可能會引發中國股市的革命性變化。
《環球時報》(2001年12月04日第十二版)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