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一批全國性大券商正四處出擊,搶奪外企上市資源。以港資、臺資企業為主的近十家企業已與這些券商簽約,其中部分已進入輔導期。
從《上海證券報》記者的調查看,已經有上市眉目的外資企業大部分是港資、臺資和日資。從行業上看,分布在電子、制造、交通、房地產、林業等。
做外資企業上市與做國有企業上市有什么區別,選擇的標準是什么呢?南方某大券商負責人表示,在條件同等的情況下,自然是為國企服務放在首位,外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比國企好,才能入選。公司對于選擇的標準有自己的規定:一是企業的規模要大;二是盈利情況要好;三是企業要有核心競爭力。平安證券的徐戈也表示,公司選擇標準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要求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
除這些條件外,還有個最令人擔心的因素就是防止國內資產流失。一位券商負責人表示,如果是“三來一補“的企業,基本是不予考慮的。因為,兩頭都在海外,如果母子公司發生關聯交易,就很容易將上市公司的資產流入海外的母公司。(盧曉平)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