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板指數直落而下,幾乎跌去一半,在這樣的市況下,讓人們感覺香港創業板正在變成一個日趨冷清的資本集市。
在經歷了長達1年時間的低迷之后,香港創業板并沒有看到它可能出現的春天。年中,香港聯交所遠赴上海和北京中關村,希望通過宣傳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赴香港創業板上市,改變創業板網絡實體過多的形象。同時,聯交所提高企業上市創業板的門檻,強化市場整體的企業素質。但這一切并沒有改變創業板的低迷狀態。
2001年11月8日,香港聯交所公布了2001年前10個月創業板的主要統計數據。香港創業
板指數從今年初的315點直落而下,到2001年10月,僅存177點,幾乎跌去一半。在這樣的市況下,讓人們感覺香港創業板正在變成一個日趨冷清的資本集市。
融資額日漸萎縮
2001年,赴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共41家,與去年的47家相比,數目并沒有明顯的減少,但融資額卻大幅下挫。截止到10月底,創業板的企業融資額僅為37.89億港元,其中公司新上市(IPO)融資27.81億港元,其余則為公司上市后的集資額。而去年同期創業板共為企業提供融資150.13億港元,其中公司新上市集資145.13億港元。相比于去年的數字,今年創業板的融資額大幅下跌,相當于去年的零頭。
從融資的時間分布看,2001年最高月份的3月,融資額不過9.76億港元,而最低月份的9月,融資僅1億港元。去年的數字與今年相比,可以算做天量,2000年3月,創業板曾創下月融資67.69億港元的記錄。
企業去香港創業板上市的熱情仿佛沒有減弱,但融資額已經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已上市的公司,再融資能力也不容樂觀。直接的表現是上市公司配股融資額大幅萎縮。2000年,只有兩家公司實施配股,大誠電訊和TOM.COM,但融資達5.08億港元。而2001年的前10個月,已有11家公司實施配股,可是融資額僅為1.75億港元,平均一家不到1600萬港元。
與融資相反的是,創業板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呈上升趨勢。由于股價長期低迷,且大部分企業的市場價已經跌破發行價,上市公司開始回購自己的股票,借以減輕經營壓力,向市場回吐前期所融資金。2000年9月25日,亞洲訊息宣布回購200萬股股票,開了創業板公司回購股票的先河。但2000年,只有4家公司回購了股票,回購數目僅1814萬股。2001年,公司回購股票大幅上升,共有8家公司回購股票,回購總量超過1.26億股,大大超過去年的數額。其中志鴻電子9、10月兩個月共回購8964萬股股票,占總流通股本的8.9%,耗資近6000萬港元。大筆回購繼續惡化市場的融資氣氛。
環境繼續惡化
由于投資者對香港創業板未來的預期越來越不樂觀,使市場的交投活躍度每況愈下,2001年1~10月,香港創業板的總成交金額為313.84億港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31%,幾乎折去一半,表明投資者的參與度幾乎已經降低到冰點。交投不活躍導致整個市場的可用資金正在逐步降低,資金出逃現象嚴重。
由于得不到資金托市,市場的總市值正逐步降低。截至今年10月31日,在有41家公司上市的前提下,香港創業板的市值還是從年初的702億港元跌至496.31億港元,下降幅度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市值縮水,交投不活躍,可用資金萎縮,是投資者參與度下降的結果,同時又成為投資者不愿參與的原因。這種狀態將嚴重挫傷企業的上市熱情。直觀的表現為,代表市場融資能力和想象空間的創業板市盈率一直處于下降的狀態,2000年3月,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曾高達226倍之多,但到2001年1月,這個指標已經降至73倍,到10月,更是降到了26倍左右的最低水平。
如果創業板的市盈率繼續下降,那么企業上市創業板融資的想象空間將被封殺殆盡,以至于會形成去創業板上市融資與企業私募的效果沒有太大區別的狀況。2001年下半年上市創業板的企業中,已經有企業遭遇這種境遇。如果這種情況成為普遍現象,那么整個市場將死水一潭。
更不容樂觀的是,目前創業板的市盈率還沒有上升的趨勢。這樣市場會把企業上市這一僅存的熱情消耗掉,創業板將失去任何御寒能力進入嚴冬。
文/趙國習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