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文
自從筆者發表了《百家圈錢公司通過審核》一文后,新股、增發果然很快都啟動了。近期,很多讀者來信、來電,在肯定該報道的同時,希望我們對一級市場的新動向有所反映。在此,我們將最新了解到的情況報告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投資有所裨益。?比較集中的問題是,IPO“過會”企業是否又有增加,據了解,近期又增加了3家。一家股本超過中石化的
大盤股第一次上會沒有通過,但還有二次機會。而備受矚目的增發新股將有較大變化。
增發“配股化”
增發新股一向屢遭詬病,但從我們在企業和承銷商方面了解的情況看,近期將出現重大變化。日后的增發,很可能異化為配股。?具體地說,增發價格將比以前有明顯降低,不僅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僅僅比市價打3%-5%的折扣,甚至可能比配股價還低。發行股本亦可望“減肥”。
這種做法,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于近期相關政策調整趨勢,“IPO融資額不能超過凈資產的2倍,增發融資額不能超過凈資的1倍”,但更重要的,是來自市場的壓力。隨著近幾個月連續下挫,人們意識到,增發新股不僅會給二級市場帶來利空影響,也會讓一級市場投資者卻步,不能足額發售現象屢見不鮮。這樣,承銷商的風險便凸顯出來,發不出去,就要吃不了兜著走。無奈之下,承銷商紛紛向企業提出增發配股化的建議,急于圈錢的上市公司往往也就被迫接受了。
既然這樣,直接配股不就完了,何必要再披一張增發的“皮”呢?一上市公司董秘道出實情,申請一次增發,要過很多道難關,付出很多人力、物力。如今總算萬事俱備,通過了審核,要是推倒重來,再去搞配股,前邊的努力白廢了不說,將來又要再走一遍復雜的程序,萬一過不了怎么辦?時間等得起嗎?螞蚱也是肉,錢再少,也還是擱兜里踏實。
增發新股這玩意兒玩了三年,花樣百出,傷人無算,今后,或許會名存實亡,甚至會退出江湖。
發行節奏一周一只——
最近三周,新股自重新啟動以來始終保持著一周一只的節奏,是巧合?是技術問題?還是有意為之?何時會改變——
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的信息表明,推出招股說明書的家數和時間都是可以人為調控的。按慣例,過會的企業,一旦拿到正式文件,就可在當晚送達三大報,次日即可見報。近三周,“準生證”都是每周發一張,這個數字當然可以視市場情況調整。但據內部人士透露,如市場沒有大的波動,平均一周一家仍可能維持。結合前期出臺的兩大利好,我們似乎可以揣測到發“證”人的良苦用心。一方面,“過會”企業已排起長龍,如繼續堆積,將給未來的市場帶來巨大隱患,也會受到來自企業方面的壓力,因而重開發行之門勢所必然,但另一方面,市場瘡痍滿目,百廢待興,若任新股泛濫而出,將會使“救市”成果毀于一旦,由此,超低速發行成為市場各方尚可接受的方式。
何時見到洋面孔?
上周,由外經貿部、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見諸報端。《意見》明確指出,今后,符合產業政策及上市要求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境內發行A、B股;外企上市后,其外資股占總股本比例不低于10%;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也可在境外發行股票。又有消息說,14家外企有意登錄A股市場,包括聯合利華、匯豐控股、東亞銀行、頂益控股、旺旺、捷安特、風神汽車、東南汽車、中晶科技、長江實業、嘉里集團、國信華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更有多家媒體言之鑿鑿,稱聯合利華已通過審核,將成為首家A股上市的外企。甚至價格、股本都說得有鼻子有眼。洋面孔真能說來就來嗎——
聯合利華對外聯絡部經理吳亮斷然否認了“通過審核”的謠傳,實際上,公司根本還沒有提出上市申請。至于將來發股是否會全流通,定價、盤子大小,則更無從談起。
“我們不是哭著喊著要上市,對在中國融資也沒有迫切要求,上市只是實現本土化的一個步驟”。吳亮說。
投行界人士也普遍認為,外企上市,至少也該是明年下半年的事,長城證券一位投行部副經理分析,首先,券商對企業的輔導備案,就要一年時間;其次,目前很多外資企業還是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后,按照規定,一年后方可上市;再有,如果按正常程序,排隊“上會”也須要很長時間。因此,洋面孔來得不會太快。
“我們會按規矩,一步步走,不會急于求成。”吳亮的想法或許可以代表大部分想上市的外企。
上市的門檻高嗎?高西慶副主席日前在“21世紀商法論壇”上給出了答案。他表示,外企上市的有關問題將不會再有細則出臺,具體操作按照外經貿部和證監會聯合制定的《意見》執行,今后如果出現問題,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這表明,外企上市將完全按照“內企”來對待,不會加速,也不會拖延,將自然而然地來到。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