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暴跌洗禮之后,中國股市開始進入休養生息階段,市場參與各方都在全面反思,而且就國有股減持、新股發行與增發、市場泡沫等問題展開了一浪高過一浪的爭論。客觀地說,十年股市成就遠遠大于問題,這是不容置疑的。證券市場需要建設性的爭論,但我們遺憾地看到,目前某些人提出的觀點往往帶有強烈的利益傾向性,帶上單方面的利益性,也就很難談到建設性了。證券市場根本原則是公開、公平、公正,如果制定規則總是偏向某一市場參與方利益的話,必然對市場長期發展有害。
我們不想在此對某些敏感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我們堅信市場會有公斷。也許由于某些利益方的影響,市場會出現暫時倒退,但持先進市場化理念的一方最終會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必將因此而獲得回報;而逆市場趨勢而為的人,最終必然會受到市場懲罰。講求實戰精神的人,最關心的是市場有沒有獲利空間,我們應該看到,實際上在一浪高過一浪的爭論聲中,股市已經開始反彈了,這就是市場的選擇。雖然當中有很大政策成份,但政策的制定不也是參照市場狀況的嗎?任何一個市場參與者,都應該尊重市場。在中國經濟繁榮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不可能長期低迷,雖然調整陣痛是難免的,但如果淡化短期利益,放眼長期前景,我們就會發現主流趨勢,從而找到保證長期獲利的大機會,這種建設性的前瞻比爭論指數短期漲跌更有意義。
未來兩三年,中國股市上應有三大概念值得投資者重視:第一是資源壟斷概念,第二是外資購并概念;第三是民營企業概念。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企業必須面對國際競爭,受沖擊是難免的,但中國也有中國的優勢,世界各地商店里擺滿的中國貨就很能說明問題。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上市公司多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先天帶有制度性缺陷,管理落后,競爭力差。不客氣講,多數競爭性行業的國有企業是沒有前途的,被收購兼并是必然的。但壟斷性行業就不同了,這些行業中的企業不需要太高的管理技術,因為它們有經營特許權,有壟斷優勢,這些優勢很容易轉化成利潤。比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交、污水處理等行業,一般都具備壟斷優勢,不管因為何種原因導致成本上升,都能輕易通過提價保證利潤,相應的上市公司有原水股份、南海發展、長春燃氣、巴士股份、北京巴士、廣州控股等。擁有石油、煤炭及其它礦產資源的公司也值得重點關注,如稀土高科、鹽湖鉀肥、蘭太實業、億利科技、中原油氣、石油大明、金牛能源、神州股份、蘭花科創、錫業股份、鋅業股份、銅都銅業等。還有像擁有壟斷旅游資源的黃山旅游、擁有水利資源的明星電力、擁有壟斷港口資源的天津港、鹽田港、擁有農業土地資源的亞盛集團、新農開發等。這些壟斷資源都是由國有企業控制的,也只有在這些領域,國企上市公司才有優勢。
第二個大概念就是外資購并概念。我們可以看到,早在8月底的時候,像上海貝嶺、民生銀行、上海梅林、第一百貨、稀土高科、大唐電信、TCL通訊等個股已經開始見底回升了,這說明市場上早就有先知先覺的機構在悄悄行動。仔細觀察這些股票,發現它們雖然行業不同,但卻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處在外資感興趣的行業,各自在本行業中有一定優勢,而且股價啟動的時間也恰好是中國宣布入世已成定局前后。顯然,雖然中國還沒有正式入世,但外資購并概念已經在躍躍欲試了。如果明年春季有行情的話,外資購并概念股應是主流熱點。外資收購或參股國內上市公司,無非是出于以下幾點考慮:第一,快速形成生產能力;第二,繞開政策限制;第三,購買市場份額;第四,便于在國內融資擴張。對大型制造企業的購并往往出于生產能力的考慮;對銀行、電信企業的購并和參股,主要是為了繞開政策限制;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有很強實力的外資企業加盟,必然有利好作用,而且這種題材很有號召力和想象空間。不過就現在來講,這種題材具有很大的朦朧性,只有在出現代表性案例的時候,才能激發人氣。
第三個概念是民營企業概念。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力軍,它們只占有三分之一國內資產,卻比占有三分之二國內資產的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還要大。也是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證券市場上民營企業的數量相對較少,與其在經濟中的地位不相稱。近期民營企業收購上市公司的步伐也在加快,世貿集團收購了萬象集團,復星集團收購了豫園商城,格林柯爾收購了科龍電器,后市民營企業收購和改造國有企業將會形成一股浪潮。一些老的民營上市公司如萬向錢潮、復星實業、新希望、浙江陽光、海王生物、東方集團等,其經營業績和成長性都很出色,先天的機制優勢和強烈的成長欲望,必然促使它們加速發展,長期前景看好。對于基本面素質優異的民營企業,證券市場必然會重視起來,所以民營企業概念也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