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自誕生以來,就與其同股同權的A股存在著巨大的價差。在B股市場未向境內投資者開放以前,市場把形成差價的原因歸咎于投資者主體結構的差異。2月20日后,市場曾一度把外幣資金成本高作為差價的原因,但9·11事件后,港幣美元大幅降息,目前美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已降至1.25%,大幅低于人民幣2.25%一年期定期存款,但AB股股價缺口未補。筆者認為AB股差價是由以下幾方面差異所造成。
投機機會差異。中國證券市場還是一個不成熟的證券市場,且上市公司業績普遍缺乏持續成長性,使得市場投機氣氛濃厚,即投資者入市的主要動機是賺取短線差價,而非長線現金紅利。A股市場股票數量多,選擇余地大,更重要的是A股市場的投機性更強,即使在調整市道中,A股市場也存在著局部牛市的賺錢效應,這有效地匯聚了市場人氣。而B股是一個袖珍型股市(流通市值僅A股流通市值的7%),整個B股市場就像一個板塊,比價效應明顯,故B股的上漲不但受制其它B股的比價制約,且受同股同權A股股價的封殺。水至清則無魚,正因為B股上漲空間缺乏“彈性”及過于透明,使得即使主力介入也如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所以A股投資者有著比B股投資者更低的風險規避系數,或者說前者更喜好風險。這樣在獲取相同收益的情況下,A股投資者愿意冒更大的風險,即表現為愿意接受更高的價格。
流通股本差異。中國股市的一大特色就是流通股本與股價成較明顯的反比關系。據統計,目前深滬市場含B股的A股平均流通股本分別為9752萬、6678萬,而B股流通股本分別為12462萬、14172萬股,即深滬B股股本分別是其同股同權A股的1.3倍及2.12倍,這也是盡管滬B股市盈率較深B股高出60%,而滬市AB股比價仍較懸殊的原因。
政策定位差異。A股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主體部分,為國內企業融資及資源配置主要載體,為國內重點發展的證券市場。而B股長期以來,一直受困于不明朗的定位。盡管B股市場2月20日已向境內投資者開放,但B股到底是一種什么產品,是一種過渡性安排,還是作為一種產品長期存在,是作為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還是將進一步深化改革等等,至今管理層仍未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僅是強調A股B股五至十年內不會合并。這種模糊的市場定位使其在國際新興市場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因而受到國際投資機構和境內投機性資金的冷落。
需求價格彈性差異。在中國股市,國內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中A股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其他投資工具較少,所以國內投資者對A股的需求價格彈性較低,而國外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中B股的份額并不高,而且他們的其他投資工具很多,如平均股價僅為B股兩成的香港H股,所以國外投資者對中國B股的需求價格彈性較高。A股的供給所面對的是需求彈性較低的需求者,而B股的供給面對的是需求彈性較高的需求者,從壟斷差別定價的角度看,需求彈性較低的需求者須付出更高的價格,從而造成了A股的價格要高于B股的價格。
風險報酬差異。B股市場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市場,相對A股而言,B股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因素,主要有外圍局勢風險、匯率風險,政治風險以及不同的利率風險。這些不同的風險因素,使得B股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要高于A股投資者,最終導致A、B股價差的產生。(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 鐘精騰)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