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映宏
年關將至,上市公司今年年報的“收成”基本已成定局。盤點一下,四個方面的非政策性減利因素值得市場關注。
一、造假水分擠掉一些
今年是我國證券市場的打假年。PT鄭百文、銀廣夏、藍田股份等公司,也因媒體的置疑而成為市場另類。另外,被稱為“造假幫兇”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成為了眾矢之的。尤其是司法程序首次介入了銀廣夏、中天勤等造假案,給有關市場人士敲響了警鐘。
誠信駛得萬年船,廣大的市場參與各方從諸多反面教材中總結出了這樣的教訓。投資者也有理由相信,隨著造假成本的提高,2001年以及以后年度,上市公司造假行為肯定會有所收斂,業績水分必然會一定程度地被擠掉不少。這是今年年報的首要“減利”因素——當然,于市場而言,這種“減利”是個好消息,但它從財務數據上體現出來的,是上市公司利潤的下降。
二、委托理財創收大減
由于市場的持續性低迷和大幅下跌,二級市場大面積“歉收”、虧損。對于上市公司而言,“災年”影響的是委托理財可能帶來的收益。據統計,截止今年中期,兩市共有170多家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式,委托券商等機構投資二級市場,涉及金額250多億元。由于二級市場的低迷,如此巨額的資金基本上沒有收益,甚至出現負收益。如果按照10%的基礎收益率計算的話,相關上市公司的預期收益將減少25億元,平均每家公司接近1500萬元。
委托理財對個別上市公司今年的業績的影響將尤其明顯。比國脈通訊,其委托金額高達3.15億元,占其總資產的24%。如此眾多的資產基本上處于“低效益運作”的狀態,對該公司今年業績的影響可想而知。另外,部分以委托理財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今年的贏利形式肯定嚴峻,比如某上市公司去年的委托理財收入為754.74萬元,占到其利潤總額903.76萬元的80%以上。類似公司今年的業績肯定“不好看”。
三、投資券商收益縮水
2000年時,雅戈爾參股中信證券3.2億元,獲得投資收益7600萬元,投資收益率高達23.75%。這樣的“美事”今年恐怕難再發生了。
事實上,參股券商曾經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據統計,2000年度,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9.03%,而券商的凈資產收益率則高達24.45%;當年參股券商的34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等平均指標則是市場平均的2-5倍,而券商分紅則是這些公司業績優良的重要原因。
今年券商的日子不太好過,相關上市公司得到的分紅肯定將低于2000年度;甚至,是否能夠得到分紅,還是一個未知數。而那些巨資參股券商的公司,今年的業績尤其會受影響。
四、擔保骨牌產生損失
據《新財富》報道,截止目前為他人擔保被起訴的上市公司,或有損失已經高達約17億元。就是說,目前涉訴的這17億元損失,已經隨時可能成為相關上市公司的虧損。據市場人士分析,2001年很有可能成為擔保骨牌倒下的一個開端,由此而可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潛在減利因素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同濟科技就是一個例子。該公司已經履行擔保責任,為興業房產償還了超過1000萬元的銀行借款。作為一個今年中報的潛在減利因素,擔保風險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