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興祥
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在基金鴻陽、鴻飛的招募說明書中,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費只是按基金凈值的1.5%年費率計提,而在其它基金中普遍規定的計提業績報酬這一條不見了。有權威人士指出,根據有關規定,新申請設立的基金在基金契約中將不再有計提業績報酬的內容,而已設立的基金如果基金契約允許計提業績報酬的,也只能執行到今年末,然后將修改
相關基金契約。這意味著,在執行不到2年后,現行的業績報酬計提制度將逐步取消。
自1998年基金金泰、開元推出之后,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費均是按固定的2.5%年費率逐日計提。為激勵基金管理人做好基金業績,2000年初,各基金管理公司修改了相關基金契約,將基金管理人的報酬調整為兩部分,一是調低基金管理費,按基金資產凈值的1.5%年費率逐日計提;二是根據基金管理人全年經營業績情況按一定比例計提業績報酬。根據這一規定,基金開元去年計提的業績報酬就達到698萬元。
在基金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為什么要取消這一激勵機制呢?專業人士認為,這恐怕與現有激勵機制存在一定缺陷有較大關系。根據基金契約規定,計提業績報酬的主要條件是:可分配凈收益率高于同期銀行一年定期儲蓄存款利率20%以上,且當年基金資產凈值增長率高于同期證券市場平均收益率。顯然,基金凈值增長幅度至關重要。只要基金凈值增長幅度夠大,就有可能獲得業績報酬。然而,實踐證明,過分強調基金凈值增長是較為片面的,并存在誤導投資者的可能。
片面追求凈值增長實際上忽視了風險的存在,結果導致部分基金面臨較高風險。為了達到凈值增長較快的目標,一些基金進行高集中投資,這使得基金凈值虛增現象比較嚴重。另外,還有一些基金不惜“火中取栗”,購買的股票存在較大風險,這在今年的市場中已有所體現。顯然,如此激勵機制實際上并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對一些穩健經營的基金也是不公平的。有專家指出,凈值與風險相配比才能全面衡量基金管理人的業績。
另外,國內證券投資基金在成長過程中也得到了一些政策優惠,如新股配售,即使在現行的申購新股中,基金也具有相當優勢。那么,在基金凈值增長中,至少有部分業績并不是基金管理人真實才能的反映,有些基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基金安信在計提2000年業績報酬時,就考慮到政策性配售新股對基金凈值和收益的貢獻,并主動將此部分所產生的影響扣除。
專業人士指出,現有激勵機制實際上存在無法有效激勵的問題。在國外基金的設計中,固定管理費率相當低,甚至在出現虧損時沒有管理費,基金管理人主要依靠業績報酬來獲利。與此相反,國內基金管理人提取1.5%的固定管理費率明顯偏高,基金管理公司完全可以做到旱澇保收。而業績報酬提取的比例相當低,大多只按超額收益的5%計提,總量也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管理人自然難以受到有效激勵。
但是,隨著證券市場逐步對外開放,為盡快提高國內基金業的競爭力,建立健全對基金管理人的內部激勵機制就刻不容緩。
專業人士指出,新的激勵機制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對固定管理費與業績報酬確定一個合理的比例關系。根據國外情況,要達到對基金管理人有效激勵的目的,固定管理費應該處于較低的水平,而業績報酬要占到絕對比例。其次,目前1.5%的管理費率應該有一定程度的下調。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閉式基金規模達到只要70億元左右,其計提的管理費就達上億元了,而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冊資本大多不超過1.5億元。(完)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