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青笠
股市流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實際上早已無話可說。
數月的長跌在股市10年的歷史上不是第一次,造成的黯淡倒似乎“盛況”空前。不用去看什么權威或野路子的統計報告計算著損失了多少多少市值,眼見的不少中小股民戰戰兢
兢的投資換來的回報是一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并發癥,就可見本次的調整是如何的來勢洶洶威不可擋——股市猛于虎不完全是危言聳聽。
與前幾次不同,這回最讓眾多中小股民和機構、券商們感到陌生并惶恐的是管理層的面孔,對于違規資金、上市公司造假好像真的窮追猛打,對于指數下滑、股市恐慌好像真的視而不見,一副鐵心重建市場秩序的架勢。
而后就有流言傳出,幾大券商委托理財業務損失慘重,某大券商即將破產,已有證券公司到證監會申請破產。中國股市上歷來不乏飛短流長,消息的刺激程度足以讓娛樂業明星的緋聞黯然失色。但是如果這回不幸言中,中小股民的保證金將置于何地?這意味著血本無歸,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新一輪驚慌。有報道說,在陜西、廣東、湖北等地已經發生營業部擠提保證金現象。
更有甚者,有專家也惡狠狠地在一旁助威:券商的破產倒閉無疑會對中國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造成沖擊,但長遠看會促使券商強化自身的約束機制和市場意識。關鍵的另一點是,當違規和暗箱操作在某種程度上獲得默許已然成為習慣,突如其來的嚴厲使市場上所有主體陷入一種感到“不講理”的集體茫然——不是一直是這樣嗎?在“政策市”溫床上躺了10年的中國股民,還不習慣一下子面對冷冰冰的市場法則,一時之間像失去了家長看管的孩子站在街心手足無措。
然而,10月22日晚上9點,證監會宣布停止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的消息在中央電視臺突然播出。立竿見影地,深滬大盤指數10月23日幾乎漲停,成為單日漲幅最大的一天,反映了市場中被壓抑已久的情緒釋放。但是好景不長,10月25日深滬兩市再現頹勢。立刻有傳言,此次反彈目的是解套券商、再套散戶,不可不防。
但不到一個月,管理層又放出了一個新氣球。11月16日,財政部突然決定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進行自1992年以來的第三次調整,將買賣雙方稅率統一降至2‰。雖然沒有10月23日的那份火山噴發式的暴起,市場還是以一定的熱情對這一消息表示了歡迎,但其沖高回落的盤勢表明熱情的溫度有限。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股市不是一、兩個利好消息能夠扭轉的,慣于口沫橫飛指手畫腳的股評家們此時出奇地意見一致,沒有人敢對今后的市況表示樂觀。
在這場令人沮喪的亂局中,專家們的意見卻是陣營分明,對于指數大跌的原因、政府是否應該救市、甚至是否已經著手救市都各執一詞。義正詞嚴的背后無疑是利益的爭奪,由此產生的最可怕的傳聞是,下跌緣于今年初來自摩根斯坦利等國外投資銀行對中國證券市場泡沫過重的評判報告,這些報告得到了管理層的認可,而國外投資銀行的真實目的是將國內股市的指數調控到有利于他們進入的區間——真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了。
局面已然如此,比之其所以然的原因,更讓市場關心的是管理層目前的用心。盡管證監會有“不以指數漲跌為監管標準”的豪言,但持續下跌的指數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從8月份之后新股發行悄悄停止,券商增資擴股、組建新基金、進入同業拆借市場,一系列舉措不能說不是對市場下滑的一個反應。而對于國有股減持不同部門釋放的信號前后矛盾,更說明管理層內部意見的相左,游移不決的心態一目了然。
但有些東西好像已經來了,有消息說,近百家公司已通過“發審委”審定,將于近期陸續上市,近兩個月來未承受新股壓力的股市將再次受到沖擊,看來對今年的后市不必抱什么期望了。
其實只要稍稍回顧一下股民們10年拼搏的成果,也會大致知道我們在演出怎樣的一場喜劇。數據表明,10年來投資者整體無利可圖,甚至處于虧損狀態,只是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作出了奉獻。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想來這不是眾多股民入市的初衷吧。
在市場初建和體制轉軌階段,注定會有一批犧牲者成為鋪路石。這樣一個賭場中,獲勝的只能是極少數。也許這次券商們能夠逃過破產的劫難,但下一次呢?遲早會建立的規范市場中,倒閉和破產將像刮風下雨一樣自然,沒有什么救世主來挽救中小股民的損失。如果說今天的低迷市道還有什么積極意義的話,那就是讓我們重新回味一下“入市風險自擔”的深長意味。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