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鼎財經/傅子恒
股指經過長達四個月的慘烈下跌后暴露出的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引起了方方面面尤其是管理層乃至決策層的重視。一個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如果股市再那樣跌下去,二級市場的資金供給鏈條將極可能出現斷裂。經濟學界分析,這幾年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亦越來越寬松,貨幣供給逐漸充足;與之相伴,有關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的樊籬也多有拆除
,流入股市的資金抬高股價,從而引發泡沫膨脹,而源于管理層擠去泡沫、減持公股引起的調整因太過慘烈,各路資金的高位“套牢”并大幅縮水,再跌可就真要出問題了,于是才有了國有股減持的叫停,也才有了印花稅大幅下調的政策舉措。
關于股市二級市場存在的種種問題,這次的回落亦引發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比如股權分割,因為致使股指“崩盤”式回落的主因之一,是國有股流通方式的不被認可,與前幾年不同,市場不再談國股流通而色變,人們心理上認為的懸在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思之創”終于落了下來,國股流通已被接受,并被認為是股市規范發展的大勢所趨,問題就只是流通所要采取的方式。股權因性質不同造成的分割,是中國證券市場種種詬病的主要肇使因素之一,比如股票市值并不反映市場真實情況,股價與市盈率信號失真,大小股東(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更多的利益沖突而引發的種種矛盾等等都是。另一個問題,是有關上市公司的信用危機,以及由上市公司信用危機而又導致的股市信心問題。報表操縱,信息誤導,欺詐與謊言,一些個股隨著問題的揭露使市場出現的震動與憤怒,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只是因國家在問題處理上態度的堅決與手段的嚴厲,才沒有引發社會情緒的更大渲瀉。關于這一點,我同意一個經濟學家的說法,信用危機掩蓋的是背后隱藏著的深層經濟問題,以及由這種深層問題引至的各種利益主體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其實世界上并沒有單純的信用危機,比如虛假重組,重組各方之所以有做假的動機,仍然是因為股權分割造成的國有股的轉讓比流通股更便宜,使得市場的重組成本與能夠得到的收益對比時過于低廉,一個中等規模的上市公司,重組方也許只需要區區幾千甚至幾百萬元即可以取得控股地位,可以不到其流通市值的一個零頭,一個可以參照的例證,是近期發生的全流通股方正科技的重組,方正集團只因與上海高清爭奪第一大股東地位,兩家只要持股增加1%,將要在二級市場動資5千萬元以上(以方正近三個月以來的平均價計),而且不可以賒欠,只可以是現金資產,這才能稱得上公平,算得上是真正的收購與反收購?倸w說來,二級市場上的相當一部分的不規范現象,根結出在一級發行市場上,這也已是市場的共識。
本周一個跡象,山鷹紙業發行價只有3元左右,市盈率20倍,6000萬流通盤發行價3元,老股民都說,這種情況只有在93、94年的股市中才能出現,我們應該為這種現象擊掌叫好,——一級市場的“輕藥”其實是可以治二級市場的“重癥”。相對于半年以前動輒三四十倍的市盈率,十幾、二三十元的發行價,相當難能可貴,當然,這里可能有股市低迷,承銷商為規避發行風險順勢“降價”銷售的行為,但不管怎么說,發行市盈率總算是大幅下降了,也愿這一趨向能引發市場尤其是管理層行使管理職能時進一步重視,在一級市場為二級市場“減賦”,使二級市場“制造”泡沫時基數更小一些。筆者這里還有一個思考,當股市過熱時,低市盈率發行價還可以伴隨二級市場的一些措施,比如限制新股上市時的初期上漲價格等等。另外,在股權流通問題上,建議今后新股發行時干脆所有股票全部可以上市流通,不再設非流通股,讓目前股市“存量”股票中的國有、法人非流通股變成真正歷史遺留問題,以后逐步解決,——畢竟來說,一邊解決“歷史問題”,一面又在重復性地制造這種問題,這種做法難道不是十分的荒唐嗎?新上市股票全流通究竟有什么可怕?為減持10%拿去充實社;,而新發時全流通不是可以更多變現的機會?而從市價套現10%國有股方案引起股市大幅下跌、因而不得不叫停的情況看,股市的公平問題,已經影響到了股市功能發揮的效率。況且,即使從市場沖擊方面考慮,發行全流通股并不意味著上市時國有股就可以無序地立即流通,這一點成熟市場已有現成的經驗。而政府呢,你既是大部分資產的所有者(控股),主要的,你還是社會管理者,你的利益難道還怕拿不回來嗎?還與民爭一些根本不值得爭而又會造成兩敗俱傷的虛空的利益?當然,全流通時,大股東尤其是國有股股東權利的有效代表與行使,應該是新課題中的重中之重的問題,這恐怕是管理層現在仍不能讓國股放開流通的隱衷吧。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