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WTO打開了中國企業(yè)特別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新空間。來自上市公司的種種信息顯示,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將進入外資并購時代。
在WTO的大門即將對中國敞開之際,上市公司頻頻發(fā)生涉外重組事件:上海貝嶺第二大
股東變更,世界知名的大型電信設備提供商阿爾卡特通過控股和改制上海貝爾成為上海貝嶺第二大股東,該公司將成為阿爾卡特在全球的主要生產基地;華晨集團與德國寶馬合作一事傳得沸沸揚揚,馳名全球的汽車巨子寶馬集團第一次在中國公開宣布與華晨合資生產轎車,華晨成為其在中國的“惟一合作伙伴”;中國制冷業(yè)巨頭科龍電器的第一大股東,一夜之間由容聲集團變成了世界冷媒巨子格林柯爾旗下的順德市格林柯爾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氯堿化工與拜耳公司合資的總投資3.4億美元的聚碳酸酯項目正式動工。中石化、大眾科技、兗礦集團、清華同方、賽格三星、青鳥華光……,各行各業(yè)的上市公司紛紛與外資合資、合作或戰(zhàn)略結盟。這一系列的消息,從各個側面反映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一些人還在為面臨加入WTO而驚狼恐狼之際,有人則已欣然與狼共舞。
由于受到信息不對稱的誤導,國人對入世的認識常常有失偏頗。說到入世,就一味以為外國人都是狼,沒有想過給我們帶來的機遇更多。對于外國人來說,穩(wěn)定的發(fā)展中的中國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地方,而對于中國來說,引進外資正是發(fā)展自己的最好的時機。WTO正是凸現(xiàn)了這樣的機遇,資產重組的新空間正是存在于WTO帶來的新機遇之中。入世前,我們靠的是閉關自守的自我保護主義。面對入世,弱勢產業(yè)想得最多的更是如何合縱連橫以抗強敵。假如順著這種敵對的思路走下去,形式上入了世,思想沒入世,中國企業(yè)同國際接軌將永遠是一句空話。
加入WTO,將有助于我們較好地解決以往由于信息缺失而導致的自我封閉問題,也是我們正確把握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修正自己的政策使之更好地適合和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在中國加入WTO的談判中,電信業(yè)一直是中國政府堅守的重要領域。而在中國在WTO的門口將入未入之時,阿爾卡特已經(jīng)搶先突破了屏障,并且其在合資公司上海貝爾所持股份由31.65%增加到51%。10月23日,中國信息產業(yè)部部長吳基傳與跨國公司阿爾卡特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謝瑞克簽署關于《上海貝爾公司股權調整備忘錄》,雙方成立首家外資控股的企業(yè)上海貝爾阿爾卡特(AlcatelShanghaiBell)。外方在新公司中占有50%加1股的股權,這象征性的1股打破了電信領域外資不能控股的禁令,也同時突破了中國政府原來對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預示著在中國加入WTO之后,隨著政策上的擴大開放,這種外資收購控股國內其他行業(yè)企業(yè)的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甚至有可能向金融、保險乃至于證券領域擴展,外企上市也將會接踵而來。這種新的WTO概念和機會,值得市場進一步深思和關注。
外資并購上市公司,是WTO帶來的一個新動向。外資并購可以說是外企上市的前奏,隨著中國加入WTO的多年愿望終于成為現(xiàn)實,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逐步流通將為這種購并的實現(xiàn)提供可能。產業(yè)整合和企業(yè)重整是外資并購最為引人注目的特點,正如格林柯爾掌門人顧雛軍所說:格林柯爾入主科龍電器的“惟一目標就是盈利”。這與我國資本市場以炒作資產為惟一目的的短期交易及企業(yè)逃廢債務行為,將形成鮮明的對照。從這個意義上說,資產重組進入外資并購時代是一個進步。
《國際金融報》(2001年11月13日第四版)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yè)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