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芃
繼5.19之后,國內股市昨天再次上演了井噴行情。滬深股市全線飄紅,絕大部分個股也都封于漲停。
被套多時終于重見天日,市場參與各方對此的反應理所當然是一種本能的喜悅。但只
要冷靜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中國股市的建設和發展仍不容樂觀。盡管從技術層面上研判,連跌多日的股市也差不多走到了反彈的邊緣,但恐怕沒有人會把此番行情叫做技術性反彈。昨天的這輪行情,無疑應當歸功于“停止減持國有股”這一重大利好———中國股市漲漲跌跌的背后,總有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那就是政策,“10.23行情”同樣難逃窠臼。
政策總是功利的,有時難免會和市場本身的規律背道而馳。然而回顧中國股市10年,從最初的中小企業融資的實驗田,到為國有企業解困,再到近期的為社保基金籌資,股市從誕生之初就承擔了太多本不是份內的責任。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國內的股市走勢總是讓人很難按常規去推斷,卻一次一次受制于林林總總的利好或是利空的政策消息。中國的股市從根本上說就是個政策市,不承認這一點未免失之幼稚,但看清了這一點卻讓人不能不對中國股市感到悲哀:市場的扭曲如此嚴重,以致它已失去了自我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
但證監會此番出手應該說實屬無奈。回顧本輪股市的下跌,證監會一直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試圖讓股市按照市場規律去運行。就在前不久,在連跌3個月、市值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證監會的有關人士還表示,他們“只管監管不管指數”,決心不可謂不大。然而,股市不依不饒拉出7連陰,滬市大盤指數跌去30%之多,市場盛傳證券公司瀕臨倒閉,專家學者發出“股市資金鏈將要斷裂、系統性金融風險一觸即發”的盛世危言,證監會再也不能坐視不管,終于又拿出了其一以貫之的殺手锏———政策救市。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董輔指出的,政府不托市是對的,但在股市巨幅暴跌,證券市場已經快要完全喪失其功能的危急關頭,有關主管部門應該勇于糾正偏差。證監會此次毅然出手,簡直有一種悲壯的意味,這種知錯即改的勇氣是值得嘉許的。當市場的力量已經不能左右其自身的發展時,動用非市場的因素也只能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然而,中國股市一開始就隱含了太多的非市場因素,監管層的這次糾錯,是在市場路徑已然偏差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萬幸的是,迄今為止監管層的政策對市場還是有作用的,但如果長此以往,市場自身的功能將逐漸喪失,其固有的沉疴也將積重難返。
已走過10年風雨歷程的中國股市,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的發展,愈來愈體現市場自身的規律和力量。忽視或者輕視市場的規律,必然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并付出沉重的代價,市場的力量一定會勝過包括政策在內的所有行政力量。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