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市場已經成長了10年,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數。隨著中國加入WTO后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開放式基金的出現,以及股指期貨等衍生產品今后的逐步配套推出,建立一個樣本選擇科學能真正反映市場實際的統一指數已迫在眉睫。為此,記者最近走訪了擔綱設計中國指數項目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逢明博士。據宋逢明透露,他所領導的課題組在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和顧問吳偉驄的直接指導下,已經完成了中國指數設計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并正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密切合作,進行實施發布的準備工作。
我們需不需要統一指數
宋逢明認為,中國證券市場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數。在加入WTO后,大量的國外投資者關注和研究中國證券市場,需要一個統一指數。而且,指數期貨的推出也需要統一指數。因此,從未來證券市場發展看,統一指數的推出是必然的。
宋逢明介紹說,中國指數的推出,其功能是明顯的:一是作為市場基準和基金的業績評價標準;二是比較安全的投資標的,特別適合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的關照。
而西南證券公司研究部經理周到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是否需要統一的指數,并不取決于我們的判斷。實際上,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統一的市場指數,如早些年就推出的新華指數,目前一些券商發布的指數,道中88指數,等等。但這些指數的影響都較為有限。這至少表明,這些指數的設計本身有局限性。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投資者對統一指數的需要,可能還不及研究者對統一指數的興趣。目前,內地證券市場主要分為上海和深圳兩個。此外,“代辦股份轉讓”也是提供股票交易的場所。即使不考慮后者的因素,把兩個市場交易的股票統一出一個指數,人工痕跡較為明顯。國外也很少有這樣的案例。如果這樣做是為了指數期貨交易的需要,那么推出一個統一指數還不如開設兩個品種的指數期貨。
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左小蕾則有自己的看法。中國證券市場雖然有深圳上海交易所之分,但實際上是一個統一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當然需要一個能反映整體走勢的指數來全面描述市場。但什么叫全貌?如何反映全貌?似乎沒有確切的定義。
左小蕾認為,不妨看一下美國市場。美國市場指數成百上千,目前最權威的市場指數是道·瓊斯、Nasdaq綜合指數和S&P500。媒體的報道,財經分析,包括政府經濟政策的取向,無不以這幾個指數作為重要指標。仔細看這三個指數,道·瓊斯只有30只股票,而且每個都是“位高權重”、“鶴立雞群”的大公司,它們是否能反映紐約交易市場的全貌呢?紐約交易所有幾千家上市公司,為什么道·瓊斯僅30只股票的指數就能夠成為標志呢?
再看Nasdaq綜合指數,包括了所有在Nasdaq市場的上市公司。應該能反映“全貌”吧?但Nasdaq市場上有不同的板塊。當Nasdaq綜合指數下跌60%的時候,Nasdaq有的板塊還呈現強大的增長趨勢,那么包括全部上市公司的Nasdaq綜合指數是否反映了全貌呢?
S&P500顧名思義包括了500家公司。從公司數目來看比道·瓊斯工業指數包含的公司多很多,比Nasdaq綜合指數包括的公司數又少很多,那么S&P500又是從什么意義上作為市場指導性的指數的呢?
由此可見,“全貌”并不是“全部”或者“所有”!胺从橙病币膊荒芎唵蔚乩斫鉃榘焉钲诤蜕虾:喜⒒蛘哒f指數所包含的股票數目增加。
道·瓊斯30只股票工業指數之所以能夠引領群雄成為紐約交易市場乃至成為整體經濟的“晴雨表”,是因為紐約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以傳統產業為主體,而道·瓊斯30只股票中的每一只都是美國經濟支柱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大有動一只而動全局的份量,所以道·瓊斯指數成為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甚至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Nasdaq市場在概念上是創業板性質的市場,是以具有成長性的企業為主體的。成長的可以是IT互聯網板塊,可以是生物板塊,也可以是新材料板塊和醫藥板塊,還可以是其他板塊。這就是為什么當IT互聯網板塊劇烈波動,引起Nasdaq綜合指數大幅下滑時,其生物板塊,醫藥板塊仍然生機盎然,呈上升趨勢。但是從成長性和新經濟的意義來說,Nasdaq綜合指數是完全可以代表創業板市場的全貌的。所以Nasdaq綜指的變化成了新經濟的“晴雨表”。
至于S&P500指數的構成原則,則考慮了上市公司的大小和上市股票的流動性。同時,也考慮了上市公司的代表性。它包括幾乎美國經濟中所有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所以S&P500給市場很厚重的感覺,不容易撼動。觀察每天這三個指數的變化,S&P500總是波動最小的。如果某一天,S&P500有異常的變化,則一定是有相對大的事情發生了。因此,S&P500反映了市場的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信心的一種描述。
宋逢明認為,中國市場上“統一指數”的實際意義是要成為描述經濟全貌的指標,是要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是否存在能夠“反映全貌”、“反映整體”的上市公司實體。宋逢明認為,中國市場上的“統一指數”,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是否產生得出來以及如何產生出來的問題。
未來統一指數應是怎樣的
由于即將推出的中國指數選擇樣本股的基本思路是波動性小、流動性好、流通市值和總市值大等,所以,選擇的股票帶有藍籌股特性。宋逢明希望就此能引導市場慢慢培育出真正意義上的藍籌股板快。
宋逢明說,未來的中國指數是通過建立具有經濟和金融涵義的統計模型,選用不同的參數,設計構造了200多個指數,從中擇優挑選出來的,因此具有較高的科學水平,比較精確。該指數有A股指數和B股指數。其中A股指數包括中國300和中國100兩種。B股指數的樣板股大約有20到30只。
他說,通過數理統計選股模型,排序、測算、考慮行業分布,從市場中選擇一批股票,再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否決審查,將不合格的股票剔除,形成中國指數。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調整一次。這樣經過3到5年后,就會形成一批穩定的指數成份股票,它們將構成中國真正的藍籌股板快。
而華夏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銀國宏卻認為,市場的確需要一個能夠更準確反映市場全貌和運行特征的統一指數,但顯然不應該是藍籌股指數,因為這類個股的代表性比較有限。如果按照國外的一般標準確定藍籌股的話,那么首先國內上市公司在分紅派息率方面遠遠達不到藍籌股應該達到的穩定水平;其次現階段市場所以崇尚的成長性與藍籌股的穩定性特征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矛盾,所以最終確定的藍籌股究竟能否為市場認可仍有一定困難。藍籌股指數如果作為一個分類指數推出倒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它可以在為市場樹立價值投資理念方面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
西南證券的周到也認為,如果要設立藍籌股指數,則很可能會出現成份股“走馬燈”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績優公司業績不夠穩定,很少有公司能夠保持長期的業績穩步增長,F在的1000多家公司中,能夠業績保持長期穩定增長、企業規模也不算小的,確實少見。因此,我們雖然可以找到如中集集團(深中集B)、五糧液、青島海爾這樣的公司,但由于家數較少,無法反映市場的全貌。
周到進一步認為,如果選擇國企大盤大市值的股票為樣本股,那么該指數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國企指數。這有些類似于香港的H股指數。從實際效果看,H股的走勢一直不夠理想。不少滬深上市的國企股,走勢也長期不理想。上海石化等迄今未能突破若干年前的歷史高位。從兩市的交投特征看,國企股要出現長期向好的走勢,并不容易。國企股的總體業績也并不支持其股票長期向上運行。因此,如果推出這樣的指數,估計只能引起市場的短期關注。
目前,分類指數最細的,應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從實際情況看,真正使用分類指數的投資者并不多。因此,也存在“藍籌股”或“國企股”指數重蹈30指數和深證成分指數覆轍的可能。如果整個市場環境不變,通過設立指數,改變投資者理念,恐怕也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
中國藍籌股標準是什么
在成熟市場,藍籌股指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都屬于藍籌股。據美國著名的《福布斯》雜志統計,1917年的100家最大公司中,目前還有43家公司股票仍舊在藍籌股之列。而我們恐怕在三五年內就可以把100家“藍籌公司”,更換掉57家以上。
有鑒于此,華夏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銀國宏提出,中國證券市場上的藍籌股至少應達到以下標準:首先,經營穩定,業績優良;其次,在行業內具有龍頭地位;第三,總市值和流通市值相對較大;第四,擁有為市場廣泛認可的品牌效應;第五,具有一定的成長性和良好的現金流,注重回報。
當然,銀國宏認為,即使符合上述標準也未必一定能夠成為市場接受的藍籌概念,因為目前市場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誠信度缺乏信任,而信息的真實與否恰恰是判斷是否是藍籌股所必需的基礎和前提。
相關背景
據了解,中國指數課題組最早的研究課題并不是建立一個統一指數。一年多前,有關部門希望他們能測算中國市場的波動性,后來發展到對市場流動性的測算,然后是股票扣減標準(監管標準),最后才進一步確定為設計市場基準指數。(記者 盧曉平)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