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興祥
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再融資也悄然發生著格局上的變化。最惹人矚目的是,上市公司有關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公告不斷增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從9月份以來,在提出再融資計劃的32家上市公司中,準備發行可轉債的公司就有18家,接近擬再融資公司的六成。
專業人士則指出,其實,可轉債受寵從今年5月以來就有較為明顯的跡象了。從5月份到8月份,先后就有34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可轉債方案,發行可轉債總額達到260億元,平均發行規模則達到了7.66億元。與前幾年相比,可轉債顯然逐漸被更多上市公司所接受。
與可轉債的火熱相比,增發與配股明顯地受到了冷遇。不僅提出增發的上市公司大大減少,而且,一些在前幾個月已提出增發預案的公司紛紛削減增發規模。如精密股份將從8000萬調整到6000萬,天鵝股份從5000萬減至3000萬,華源制藥更是將增發上限從6000萬調整到2950萬。同時,隨著在二級市場股價倒逼,通過配股進行再融資的上市公司也紛紛隨行就市,調低配股價,青山紙業、新鄉化纖等均將配股價下調。
專業人士指出,再融資市場出現較大調整與市場環境的變化有較大關系。一方面,增發、配股遭到了市場的普遍排斥;另一方面,深滬兩市從7月份以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調,增發與配股的價格也不得不降低,從而使其再融資的功能大大削弱。
對于一些業績良好、有分紅紀錄等各方面條件均不錯的上市公司來說,在增發與配股難以達到再融資目標的情況下,可轉債無疑是實現再融資的有效方式。有業內人士坦言,既然增發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發行可轉債自然相對容易一些。據初步統計,符合發行可轉換債券的上市公司只有110家左右,而目前也只有50家左右的公司擬發行可轉債,顯然,發行可轉債的潛力是相當大的。
更重要的是,根據《上市公司可轉換債券實施辦法》,可轉債的審核制度和可操作性兩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進。在發行上實行了核準制,只要符合發行可轉債的條件,都可申請發行可轉債,從而大大降低了發可轉債的門檻。并且,發行可轉債避開了國有股減持的敏感問題,在成本上又較銀行貸款低,所融資金也不少。
有關專家指出,再融資是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上市公司應該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具體的再融資方式。在可轉債火熱的同時,對其負面影響也要有足夠的估計。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