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秀洪
籠罩在藍田股份(600709)身上的光環與猜疑本月9日終于有了一個說法。當天,藍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9月21日已接受中國證監會對公司有關事項的調查,提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雖然公司不忘在最后加上一句“目前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的信息,但在此時看來更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地球人都知道,遭證監會查處意味著什么!
盡管藍田股份為何被查、查處的結果如何仍然停留在猜測的階段,但坊間各種版本的傳聞早已漫天飛揚!
證監會三下洪湖
知悉內情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到9日藍田股份公開被證監會調查的消息之時,中國證監會的代表已經是第三次到藍田了。
第一次是去年10月藍田股份股票大跌之時,當時市場就有關于藍田股份業績弄虛作假的傳聞,中國證監會當即派出調查組前往調查。但由于農業上市公司諸多行業特性以及其他諸多原因,中國證監會此次前往洪湖并沒有任何斬獲。
今年4月起,幾家主流證券報上分別出現一些讀者來信以及記者調查文章,對藍田股份的業績提出懷疑。9月底,關注藍田股份已久的證監會再次派員前往洪湖調查,這便是藍田股份此次公布的被調查時間。
知情人士透露,調查組此次調查同樣不太順利,當地政府以及相關中介機構都從中制造了很多障礙。由于臨近國慶長假,調查組不得不撤回。
國慶假期過后,調查組第三次來到洪湖。此次調查組做出的一個重要決策就是要求藍田股份發布被證監會調查的公告,從而從輿論上先制住有關障礙,為調查取得主動————至于藍田股份被查的原因,公告沒有透露只言片語。
據悉,證監會對藍田股份的調查目前尚在艱難而又緊張的進行當中。
控股股東支配藍田
藍田股份究竟出了什么問題?為何接受監管部門的調查?坊間流傳的版本有很多,但問題的癥結大都局限在虛增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不計廣告費用、職工工資數奇低以及銷售額和應收帳款、融資額與經營性現金流不成比例等方面。而這些癥結歸納起來,作為控股股東的中國藍田總公司都脫不了干系。
雖然藍田股份聲稱自己與控股股東“三分開”,但實際上其“三分開”直到如今依然是真假難辨。藍田股份的經營活動與中國藍田總公司關系密切,公司董事、原董事長兼總經理瞿兆玉,同時任中國藍田總公司法定代表人。中國藍田總公司是藍田股份第一大股東湖北洪湖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公司的控股股東,兩者間實際屬“爺孫”關系。
中國藍田總公司作為藍田股份的代銷商,其代銷數額雖不可觀,但作用卻相當驚人。據藍田股份中報顯示,2001年上半年,藍田總公司代銷其759.47萬元商品,占當期藍田股份銷貨的0.93%。而藍田股份生產的野藕汁、野蓮汁、紅心鴨蛋等產品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黃金時間的廣告,及公交車、路牌等廣告均由中國藍田總公司支付費用,且公司也沒有承諾在未來支付該廣告費用。業內人士評價說,藍田股份這種凡事由控股股東擔著的做法,至少隱含著兩個方面的風險:其一,高額廣告費由中國藍田總公司義務代付,藍田股份的營業費用失真,凈利潤含大量水分。其二,一旦中國藍田總公司無力繼續負擔這筆巨額費用,藍田股份未來的業績可能面臨“縮水”。
不僅如此,中國藍田總公司還利用自己對藍田股份的控股地位,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段,將藍田股份掏空。在藍田股份流動資產中的應收帳款一項記者發現,藍田總公司先把自己控股的洪湖藍田95%的資產逐步注入到藍田股份中,然后又將上市公司資產總量的70%轉化為其二級公司洪湖水產開發公司的固定資產。業內專家評價說,藍田股份公司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空殼。
產量浮夸虛增業績
藍田股份一直以來以績優股的形象出現在證券市場。公司股票自1996年發行上市以來,總資產規模從上市前的2.66億元發展到2000年末的28.38億元,增長了近10倍;上市后凈資產收益率始終維持在極高的水平,最近三年更是高達28.9%、29.3%、19.8%,每股收益分別為0.82元、1.15元和0.97元,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
然而從目前各方顯露的情形來看,藍田股份最為人所詬病的將可能是其虛高的業績。
中報顯示,藍田股份主要的贏利點來自于藍田水產公司。去年3月份,瞿兆玉曾公開說:洪湖有100萬畝水面可以開發,藍田股份現在只開發了30萬畝。而高產值的特種養殖魚塘面積只有1萬畝,這種精養魚塘每畝產值可達3萬元,是粗放經營的10倍,開發潛力還大著哩。瞿兆玉的話剛一說完,便遭到業內人士“藍田股份在魚塘放衛星"的質疑,因為同處湖北的上市公司武昌魚,擁有6.5萬畝魚塘,其養殖收入每年只有五六千萬元,單畝產值不足1000元,不到洪湖“粗放經營"的1/3,更不消說和藍田的“精養魚塘"比了。但同處江漢平原,這樣的結果可能嗎?
再次,藍田股份應收賬款撲朔迷離。公司2000年銷售收入18.4億元,而應收帳款僅857.2萬元。2001年中期這一狀況也未改變:銷售收入8.2億元,應收帳款3159萬元。在現代信用經濟條件下,無法想象,一家現代企業數額如此巨大的銷售,都是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自然經濟狀態下完成的?藍田股份此前曾稱,由于公司所在地銀行沒有開通全國聯行業務,客戶辦理銀行電匯或銀行匯票結算貨款業務必須繞道70公里去市區辦理,故采用“錢貨兩清"方式結算成為慣例。很難想象,在銀行業務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面對資金收支數量如此龐大的藍田股份,竟然沒有一家銀行在其當地設立具有聯行業務的辦事處?而且,公司每日均需通過數百萬元的現金進行結算,怎能保證資金的安全性?何況,在現款交易的情況下,企業又如何確認銷售收入?如果企業銷售不實的話,注冊會計師又如何保證帳務的真實性?
藍田前景撲朔迷離
公布了自己遭中國證監會調查的消息之后,市場當即對此作出反應:連續兩天,藍田股份以跌停報收。
由于最終的調查結果尚未出籠,藍田股份的最終命運尚難確定。但來自湖北方面的消息顯示,查處藍田股份還面臨諸多困難。
首先,藍田股份與當地政府有著非常不錯的關系。查處藍田股份,必然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利益,因為藍田股份畢還是贏利的,這對地方政府來說非常重要。
其次,農業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質也預示著對藍田股份的查處將異常困難。資產折舊沒有一個固定標準,而且根本無法盤點。比如在湖里打了幾根樁,魚池里還有多少只甲魚,審計師是無法審計的。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