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9月21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雪梅
現今,上市公司變更公司名稱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據初步統計,1996年4月30日至今,共有259家上市公司變更了公司名稱,從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市場主力等對資產重
組的炒作仍是如火如荼。
業內人士指出,從理論上講,上市公司變更公司名稱是因為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或是股東變動,通過這種方式,上市公司獲得了新鮮血液,業績應有所突破?涩F實情況卻相反,更名并未改變一些上市公司經營的頹勢,從平均業績來看,這些公司的平均業績還有下滑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很大一部分的重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重組,換湯不換藥,公司的基本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其背后隱藏著二級市場炒作的動機。
長春市一位投資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上市公司別的本事沒有,更名的本事最大,名字改得讓人眼花繚亂,不過他們也只會起個漂亮的名字,業績根本沒什么改觀。
東北證券研究所的證券分析師韓健認為,資產重組依舊是市場永恒的主題,上市公司“更名潮”的主要動力也恰恰來自于市場對資產重組題材的炒作。市場主力慣于對資產重組題材進行炒作,有些上市公司就順勢而動,追逐市場風潮,配合“莊家”炒作也屢見不鮮。網絡得勢,就鋪天蓋地的網絡概念,上市公司千方百計的與網絡“套近乎”;科技熱炒,不管公司有沒有實力,就投資與科技有關的項目,導致許多更名公司有名無實。
據了解,1996年4月30日前滬深兩市僅有3家公司冠以“科技”、“高科技”的名稱,可僅1999年4月30日到2001年4月30日,兩市就有33家公司更名為“科技”。但大部分后加入“科技”行列的上市公司與老牌科技上市公司相比,業績有明顯的差距。
有關人士認為,更名本身無可厚非,但上市公司卻將其作為一種炒作的手段,這就使更名失去了本身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誤導投資者,損害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完)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