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廣夏造假事件很容易讓人想起過去的瓊民源。瓊民源虛構偽造利潤在1997年2月事發后,被停牌兩年半,直到1999年7月12日,股民手中持有的瓊民源股票一比一地置換成中關村股票,其股價也由停牌時的23.49元,一躍為37元開盤。
但今天的銀廣夏不是瓊民源,指望“政府為造假者埋單”的想法最終會破滅。銀廣夏在停牌一個月后重新復牌,以一連串的跌停重創了投資者。在為那些中小投資者鳴不平的同
時,人們更加憤恨參與銀廣夏的造假者。蒸發掉的68億元市值,是銀廣夏在證券市場上弄虛作假所要付出的代價,但除了憤慨,人們還繼續發問:造假必然是有動機的。有證券人士分析,股票造假往往與控盤操縱股價有關,在此之前,有“中科創業”、“億安科技”活生生的案例為證。
對于銀廣夏的停牌、復牌,許多人有過種種議論和猜測。銀廣夏停牌時,有人建議說,還是繼續交易好,銀廣夏如果有莊家控盤,那么這面臨的一連串的跌停將使莊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狠狠地教訓市場上的操縱者。對于銀廣夏復牌,有人則質疑說,鑒于這一案件還處于調查中,快速復牌,為莊家出貨和毀滅證據提供了方便。
銀廣夏不再是昔日的瓊民源。其實,銀廣夏的停復牌全是按照市場規則做法,當上市公司發生重大問題引起股價異常波動時,為維護市場穩定,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都有可能選擇臨時停牌的辦法。到9月10日,銀廣夏公司并沒有提出繼續停牌的申請,同時鑒于其造假事實基本清晰,如期復牌是市場的行為。至于違規造假者想通過交易來掩蓋其痕跡,這幾乎是不可能:證券交易最公平,一切都有記錄在案,有據可查。
在同樣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持有銀廣夏股票的投資者表現卻不一樣。在社會各界和證監會的鼓勵下,許多中小投資者對銀廣夏的索賠已開始積極的民事訴訟。雖然索賠的道路很漫長,有關的法律還不很完善,但是畢竟通過投資者的奮起和覺醒,有利于促進這一機制的建立和形成。
而損失同樣慘重的機構投資者,卻沒有提出訴訟舉動,相反卻在面臨著公眾的質疑。有證券界人士分析說,銀廣夏的流通股第一大股東中經開在去年6月建倉,在此之后,景宏、景福兩只基金跟進持股。而這兩只基金隸屬大成基金公司,中經開則是大成基金公司的四大發起人之一。而另據年報等有關資料顯示,1999年期末持有銀廣夏的股東總數為51800人,而到今年6月底,持股人數已經減少到14245人,這有控盤之嫌。
在經歷了15個跌停之后,銀廣夏案的下一步如何,人們關注的將是銀廣夏造假者的處理結果和進一步的調查事實。可以相信,隨著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對銀廣夏造假案的查處,一切將水落石出。
(辛樺)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