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峰
中國的期貨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目前已逐漸擺脫低迷,步入發展期。這主要是得益于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期貨業功能的重新定位、政策導向的支持。但現階段,筆者認為尚存在部分不足之處。
市場主體認識上的誤區依然存在,導致行為上的差異。
1、 市場發展的主體力量是投機力量。現階段市場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培育投機力量,培育市場。
任何市場的培育需要廣大的散戶基礎群體,離開這一群體而片面強調市場的某一功能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實事求是的。期貨市場的發展迫切需要有大量的中小散戶、中小投機者的廣泛參與,沒有這一市場風險偏好群體的參與,期貨市場所謂的價格發現功能將不復存在。國有企業參與套保缺乏風險承擔者,市場規模也不可能真正做大。反觀證券市場的發展,廣大中小散戶的積極參與功不可沒。否則國有大中型企業,甚至是特大型企業上市融資,實現國有企業三年脫困只能是一句空話。正是因為有著數以千萬計的廣大中小散戶投機群體的積極參與,才鑄就了證券市場今日的輝煌。
而今的期貨業發展主流指導思想中,卻有一種左傾思維在暗潮涌動,認為發展期貨市場就是要為解決國有大中型糧企改革服務,就是要解決這些企業的套期保值問題。于是,套期保值成了期貨的代名詞,套保者理直氣壯,“投機”二字無人敢提。所有交割庫設立,交易規則制定都傾向有利于現貨商套期保值功能的實現,而不顧我國現階段市場規模過小,投機力量不足的現實。事實上,按照我國的糧改政策,每年輪庫額高達600億斤,一進一出1200億斤,現階段,我國期貨市場的總規模卻不足50億元人民幣,如不大力發展投機市場,迅速擴容,要解決這一問題,幾無可能。
商品期貨發展初期,我國應以培育投機力量、培育市場為主。在市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積極利用市場功能,實現套保需求才是我們應積極倡導的方向。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 商品期貨既有商品屬性,更具金融屬性,金融屬性更顯重要。
由于廣泛地采取方便交割,降低交割成本的各項舉措,必將使得大量現貨長驅直入,從而壓制投機力量的生成,限制了投機資金的介入,更直接導致了期市資金流入現貨市場,使原本規模不大的期貨市場雪上加霜。 長此以往,我國期市必將失去其金融性的一面,而更多地表現為商品的一般屬性。期貨市場將不再具有發現價格的功能,而將亦步亦趨地成為現貨市場的影子市場,或者稱其為第二現貨批發市場。
值得指出的,套期保值是一種交易行為,它是可通過對沖平倉來了結持倉部位的。現在許多人認為套保必須交割是錯誤的。套保者所實現的應該是期貨市場的對沖平倉和現貨市場的現貨買賣兩個過程,從而體現期市套保交易金融性的一面。
3、 交割庫的設立要有利于交易盲區的形成,有利于培養和吸引投機力量。
要吸引投機力量介入期貨市場,必須在價格上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在此區間內多空雙方依據各自的觀點買賣期貨合約,形成期貨價格,我們稱之為盲區。由于投機過度使得價格超過這一區間則會由現貨買賣者自動平衡,從而形成新的期貨價格。
盲區形成的重要依據是倉儲費用、運輸成本以及資金的時間成本。大量在產區設立期貨交割倉庫,降低交割、倉儲、運輸等費用,有利于生產商、現貨商的套期保值,有利于期貨價格趨同于現貨價格,不利于盲區的形成,不利于投機力量的培養和形成,不利于期貨發現價格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樣也不利于期貨市場本身的擴容和交易力量的形成。
期貨經紀公司要成為大型綜合類期貨公司受到市場規模、品種規模、人才規模的限制。
大型綜合類期貨公司是期貨經紀公司的奮斗目標之一。由于以上第一點所述的理由,使得大型綜合類期貨公司在目前的市場規模下無法生存。
交易品種是市場規模擴大的另一個關鍵因素。目前的十二個品種是幾年前由證監會根據當時的狀況作出的選擇,許多品種已不適應現今形勢發展的需要,但卻因為行政審批權的問題,遲遲未見新品種的問世。新品種偏少,空間有限是另一個制約大型綜合類期貨公司發展的瓶頸。
幾年的低谷發展期使得許多公司都緊縮開支,壓縮編制,將員工隊伍控制在最低水平線上,維持一種簡單的經營管理模式。一旦期貨經紀公司向綜合類期貨公司轉變,立即會遇到的問題便是人才的短缺問題。由于人的培養有一定的周期性,人的問題不解決,要想躋身大型綜合類期貨公司之列便是紙上談兵。
維護期貨合約的嚴肅性,不輕易改變交易、交割有關規則。
所謂期貨合約是一種標準化合約,一經制定就不應輕易修改的。現在有一種情況,就是動輒把交易不活躍歸結為合約設計上有缺陷,交易交割制度上有問題,動不動就進行修改。卻不知任何修改都會打破行情的動態發展平衡,都會導致游戲規則發生改變后多空利益的重新分配。其實交易者所從事交易的已不是原來的合約,而是修改后的新合約。
這種修改,其結果會對買賣雙方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會使其中一方蒙受巨大損失。所以,這種調整本身就有違期貨市場的“三公”原則。
給政府監管部門的幾點建議。
1、 嚴格規范法規制度,杜絕告狀者。
中國期貨市場有一奇特的文化現象,就是“告狀”。凡告狀者都是某期貨品種交易中的一方虧損者。告狀者又大都具有通過一定的行政關系遞呈“狀紙”的能力。于是就出現行政干預市場,市場原有運行節奏被打亂,市場價格被扭曲,品種交易持倉興趣驟減,交易者紛紛離場。
然后,就又有了新的品種,新的行情,新的告狀者,周而復始。為什么不能杜絕這種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惡性循環?筆者建議:嚴格法規制度,讓市場自己作決定,杜絕告狀者,還期貨市場一塊晴朗的天空。
2、簡政放權,允許市場根據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品種創新,百花齊放,不宜統得過死。
3、引進香港、新加坡的期貨監管人才,提前和國際接軌,為中國加入WTO做準備。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