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型券商的一位高層人士日前向記者密報對手猛料:一家注冊地在深圳的知名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潛在損失已達30多億!而該券商的注冊資本也不過這個數字而已!這意味著如果持續低迷的行情沒有根本性轉變,曾承諾高回報的這家券商在面臨年底兌付高峰期時,極大的破產危機隨時將至!此言絕非危言聳聽。記者稍后兩天在深圳召開的一場大型投融資研討會上,時時聽聞券商老總們嘆怨“老天不給飯”。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更指出,目前大多數券商的資金鏈正面臨著“多處同時斷裂”的危險。曾被券商們苦心培育并引以為傲的資產
管理業務如今已成為“隨時可能引爆的金色炸彈”。
券商真有金鋼鉆?
券商的委托理財業務迅速膨脹,主要得益于較高的保底收益。據一些券商透露,無論協議如何簽訂,保底收益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一家注冊地在上海的大券商的老總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如此下密詔:對同行宣稱不保底,但我們對客戶承諾的保底收益絕不能比同行低。這正是顯示實力的領域。記者無意中從該公司一位人士口中聽到這句話,才切身感受到藝高膽大的券商們的“無畏”精神。
據一些券商透露,委托理財的保底回報率一般稍高于一年期貸款利率5·85%,高于保底線之上的收益券商與委托方4:6分成,有不少券商承諾的年回報率高達8—12%左右。為了信譽,券商們多會恪守承諾!叭胧杏酗L險”是三歲孩童都明白的常識,券商們何以敢如此夸口較高的“保底收益”呢?連自營盤也不時套牢的券商們真有“金鋼鉆”?
券商承諾的較高保底收益率必將引發種種違規行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指出,券商為了實現雙贏,不可避免地哄抬股價、做莊和勾結操縱。這位學者稱,券商接受委托理財后,極有可能拿著這筆資金購買與其合作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制造傳言,哄抬股價,達到券商和上市公司都滿意的結局。因為上市公司的收益押在券商身上,如果券商自己不能獲取厚利,那么承諾給上市公司的收益可能會落空。
資本市場上,常年贏利者絕對稀有。但是一直以來,券商卻始終能處于不敗之地。一家券商一位資產管理部的人士一句“券商總是有辦法”道出了機密,此人士為此蜻蜒點水式的僅舉一例:該公司主承銷的一家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到位后,卻發現此項目已”不值得投資”,原因是“太費事,且投資周期太長”。于是兩家一拍即合,將巨額的募集資金以“閑置資金”的名義委托給該券商。券商不久即捧出一套整體方案,全面重組該上市公司,令其實現主業轉型。在各方的默契配合下,整體方案運作順利,股價最終翻了幾番。在利好消息和利好傳聞不斷的刺激下,跟風者眾,數月之后,券商順利出局。
券商不僅利用自已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親密關系,還用多頭開戶分倉操作的手段避開監管,并轉移收益。
各券商總是“坦率”的對記者稱自已不做莊,只是長期投資,長期投資的操作方法能將券商造就成“常勝將軍”?
熊市將券商逼入困境
紅紅火火的券商資產管理業務今年遭到前所未有的“寒流”。有業界人士推測,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券商也難以完成“預定的目標”。一家注冊資金達30億的券商負責人稱,公司資產管理的盤子已有150億,如果這個市場來兩個跌停板,或者橫盤一年再陰跌10%,足可以將整個公司跌掉。這就是說,在券商看來,大盤橫盤一年即正常的調整市道就足以令券商“爆倉”直至破產。
更殘酷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的行情是暴跌加陰跌,市場市值已蒸發4000億!券商們管理的龐大資金難以離場,而中國證券市場又缺乏避險機制,無法進行對沖的券商目前正在戰戰兢兢。
據一些券商高層透露,更可怕的是,一些券商受托管理的資金已是其注冊資本的數倍甚至十多倍。券商管理的資金大幅度縮水,加之固定年回報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券商自有資金規模。面對投行業務的不景、經紀業務的薄收、資產管理業務無疑令券商“雪上加霜”。
如此行情之下,券商面臨的卻是大批到期兌付的委托合同。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券商受托的資金期限都不太長,委托期限在一年左右者居多,今年11月和12月將是資金兌付的高峰期。據有關媒體統計,某券商與11家上市公司簽訂了委托資產合同,其中6家合同將很快到期。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年底之前二級市場行情沒有根本性好轉,券商將面臨著資金流動性風險。即便是目前一些資產委托客戶要求終止協議,券商資金鏈將要保持順暢也并非易事!
資產管理是雙刃劍
本以擁有資產管理業務而自豪的綜合類券商有點痛恨眼下久沉不起的市道。一位券商資產管理部人士稱,其實證券業是靠天吃飯的行當,從這一點講,券商向委托方承諾固定的收益率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券商如此委托理財吹大了資本市場的泡沫,而令實業投資出現虛幻。與此同時,券商與委托方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高息攬存”這一概念界定。這種違法違規的行為將令雙方得不到任何硬性約束,同時又為自已先天制造了違規的死穴。如何說這種違規僅僅可能是“談話提醒”或者“行政處罰”的話,而為了兌現承諾的高回報,券商和上市公司之間“無間的合作”更將招致滅頂之災。
更令市場擔憂的是,券商與委托方之間脆弱的關系因信用危機產生連鎖反應,資金鏈的崩潰有可能快速蔓延。實際上,上半年已有券商資產管理部門開始明確收縮資金鏈的規模,派發近兩年運作的長莊品種與介入不深的新品種。然而,與此同時,超過100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增發方案。市場的游戲規則提供了逐利空間,資產管理成了特殊生態空間下財富增值的捷徑。
多位券商雖然對自已承諾固定回報率種下的惡果開始反思,但仍然認為資產管理將是券商未來發展的一個極重要的空間。在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上,資產管理已成為各金融機構比拼綜合實力的重頭利器。去年全球資產管理總量已達到30萬億美元,其中歐美市場占50%的市場份額。美林、摩根等投行巨頭均管理著龐大的受托資產,它們均遵循一個共同的原則,根據客戶不同的風險偏向,制定不同風險度的投資組合,在客戶的認可下進行投資。他們絕不會向客戶承諾保底收益,而是收取一定的管理費。但資產管理在國內一引入即全變了味。
在大牛市時,在源源不斷的資金推動下,資產管理曾為券商帶來豐厚的收益,然而現在,它卻對準備跳樓的券商們從背后猛推一把。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謝艷霞 特約黃首誠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