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徐建民
如果有人告訴你,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正在悄然滋生,而且成蔓延之勢,或許你不會相信。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上市公司大多是優質資產,不可能有不良資產。然而,這卻是事實!拋開那些惡意包裝上市的公司不說,一些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正在擴大。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到底有多少?目前來說似乎誰也說不清,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上市公司的不
良資產正在悄然擴大,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國有不良資產處置論壇”獲悉的信息。參加論壇的有關專家呼吁,關注上市公司不良資產,加快上市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是關系上市公司健康成長的大問題。
不良資產到底有多少
今年中期,深、滬兩市共有100多家公司公布了虧損中報。離退市深淵最近的6家老PT公司在寬限期內全部實現中期扭虧,暫時度過生死關。盡管虧損公司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總體看,今年中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沒有提高,由于虧損公司的減少,我們甚至也可以說,非虧損公司的業績下降實際上還要大一些。這實際意味著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正在悄然擴大。此外,由于管理層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一些所謂的“績優公司”已現身為徹頭徹尾的垃圾公司,然而,這只是冰山的一角,還有多少垃圾公司,我們不得而知。
亞商企業咨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商公司)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琦偉對記者說,亞商公司曾接手20多家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委托,幫助其處置不良資產,這些公司重組的資產中大多是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中很大一部分是上市公司用公開上市或再融資方式募集的資金形成的。有些不良資產其實是與上市公司的主業無關,而更多的不良資產是上市公司所投的“熱門項目”,例如,在去年網絡熱、生物熱等所謂的科技熱潮中上市公司投資的項目,由于市場和政策的快速變化,這些項目由當初的“香餑餑”轉瞬間就成為上市公司的包袱。
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李占臣說,資產重組已成為長城公司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不良資產市場價值的重要手段。通過處置上市公司不良資產,成功地使渝鈦白等公司摘掉PT的帽子。
不良資產從哪來
近年來,上市公司熱衷委托理財。然而,統計顯示,進行委托理財的上市公司中有13家曾發布業績預警公告,更有銀鴿投資、天龍集團兩家公司今年中期首次虧損,出現了一邊是業績大幅下滑、一邊是巨額的委托理財的矛盾。統計表明,今年1-8月,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財有41家,涉及資金65億多元,按照當前的上證綜指跌幅計算,損失可能在3億元以上,平均每家公司損失800多萬元。另外,許多上市公司都未針對委托理財可能帶來的風險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受托單位一旦虧損,還不了受托資金,就有可能用自有資金填補,有可能去銀行貸款,或者互相拆借,甚至連環抵押等。這樣,上市公司、券商、銀行或其他受托單位相互之間的資金鏈條一旦出現斷裂——如果情況嚴重,就很容易導致償還危機。人們熟知的“三角債”可能再次出現,這決不是危言聳聽。上市公司熱衷于證券投資的另一大弊病是可能拖累公司主業經營。今年中報公布委托理財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新上市公司和最近進行了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且約30%的公司從事委托理財的金額占其最近一次募集資金量的50%以上。
委托理財帶來的虧損就意味上市公司不良資產的快速增長,難怪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琦偉說,上市公司不良資產的處置手段應該創新,不然的話,快速增長的不良資產將使不良資產的處置變得于事無補。
不良資產緣何快速增長?陳琦偉教授認為,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一個經濟問題,其實是與體制有關。換句話說,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是導致不良資產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具體講,由于缺乏相應的公司制衡機制,上市公司亂投資、亂上項目的現象比較普遍,“拍腦袋”決策現象在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數。
為此,治理上市公司不良資產應從源頭抓起,加快建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上市公司投資決策機制。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