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參股券商熱又見小高潮。鞍山信托近日公告稱,海爾集團將入主成為第一大股東;東方集團和錦州港宣布分別投資2億元和1億元參與組建民族證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參股券商,自1999年以來全面升溫。有媒體將這一現象稱之為
“上市公司要當券商的家”,二級市場上參股券商的板塊也被投資者特別看好。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是證券行業的‘暴利’,促使上市公司趨之若鶩”。有關數據表明,去年國內排名前20位券商的凈資產收益率均在20%以上,前20名券商合計利潤同比增長134%。遼寧成大、深圳機場等上市公司參股券商收益不菲,遼寧成大今年中期參股廣發證券獲得投資收益9551.31萬元,占公司利潤總額的80.11%;深圳機場上半年按權益法計算參股國信證券獲取投資收益6118.6萬元。另外,宏源證券的中報也增添了上市公司對參股券商的吸引力。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家上市的券商,宏源證券今年中期盈利5210.3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57%。上半年滬深股市雖表現疲乏,但宏源證券自營股票的差價收入達12063.53萬元,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6665.41萬元。
參股券商被視作抱金娃娃,其實,券商贏利能力已今非昔比。由于今年以來整個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行情疲軟,交投萎縮,券商總體感覺“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從現有情況看,券商在三方面遭遇麻煩:
其一,經紀業務。證券經紀業務目前仍是我國券商利潤的主要來源,中小券商尤其突出。今年股市成交量的萎縮,券商經紀業務首當其沖。據上海證交所統計,今年以來券商在滬市交易萎縮的跡象十分明顯。1至7月,居上證所會員成交排名首位的海通證券,股票累計成交同比減少約13%,其中今年7月同比減少達33%。國泰君安、華夏證券、申銀萬國和南方證券等今年1至7月在滬市股票累計交易同比減少分別約15%、22%、15%和33%。另據宏源證券中報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經紀業務的收益減少,若扣除上年收購6家證券營業部的手續費收入,代買賣證券手續費收入實際比上年同期減少1606.84萬元,降幅達31.52%。經紀業務萎縮給券商帶來的影響還體現在另一方面,即業務越難做,越容易引發同業競爭,傭金大戰可能愈演愈烈。
其二,承銷業務。承銷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和再融資,曾是具有主承銷資格的券商保賺不賠的業務。但今年卻出現新情況,一方面再融資承銷風險增大,券商包銷的比例越來越高,哈藥集團等上市公司配股的股東認購率還不足20%。承銷業務風險的出現,意味著券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倒貼利潤。另一方面,同業競爭加劇,大券商壟斷承銷業務的現象明顯。據悉,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南方證券及廣發證券四家占據了今年前七個月新股發行承銷業務的半壁江山,連老牌的申銀萬國也備感拓展業務艱難。另有消息稱,前七個月有近三分之一具有主承銷資格的券商連一筆承銷業務也未做成。如今令券商更為擔心的是,二級市場行情低迷,已使一級市場發行減速,承銷業務將進入更艱難的時期。
其三,自營業務。宏源證券上半年業績的增長,依靠自營業務盈利較上年同期翻番。但事實上,外界并不能依據宏源證券自營業務的成績,來推斷該行業的平均水平。恰恰相反,大部分券商今年以來可能與基金一樣不盡如人意,沒準在二級市場上傷痕累累。大有大的煩惱,券商作為機構投資者或許能更好地掌握市場節奏,但要指望其逆大盤盈利近似奢望。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宏源證券同樣難以保證下半年繼續在自營業務中大有作為。因而,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必須考慮到這是一項長期投資,熊市的風險和損失同樣要經歷。另外,一級市場發行的市場化改革,意味著新股的一、二級市場價差趨于縮小,券商今后靠認購新股穩定收益的作用同步減少。
券商收益受到市場冷熱變化的波動,并不完全是正常現象。問題在于國內券商過多依賴傳統業務,經紀、承銷、自營三大項所占收入構成比例高達近80%,而國外同行三大項業務只占46%左右。投資銀行業務市場的不成熟,及投資銀行業務能力一般,使得國內券商很容易隨股市大盤一起“感冒”。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又新增可能導致券商“重感冒”的風險。由于國內券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薄弱,今后將面臨不可低估的風險。打假已成為規范證券市場的核心工作,上市公司作假很可能使主承銷商一起面臨民事賠償。隨著司法介入,經營行為仍不很規范的券商將面臨官司纏身。券商與會計師事務所一樣,本質上都缺乏較強的風險保障力,也是賠不起的。
看來,投資者應該看到券商經營風險增加的現狀。參股券商既可能帶來巨額利潤,也伴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更理性地看待參股券商的投資,顯然不是一件壞事。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