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蔣秀娟
東泰控股董事會日前公告稱,鑒于公司公募增發A股需作進一步的準備工作,決定取消原定于9月1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并暫停公募增發的申報工作。此前,公司已將擬增發A股的規模從6000萬股縮減為4500萬股。
實際上,在東泰控股之前,東方電子已明確表示放棄增發A股的計劃,凱迪電力也決定暫停增發新股。而上市公司縮減再融資規模更是盛行一時,華源制藥甚至將其募資規模縮減了一半以上,由原來的擬增發6000萬減少至2950萬股。與此同時,調整配股價的公告也不時見諸于報端:同濟科技董事會決定將配股價區間由原來的9-11元下調為6-10元,新疆天業、綜藝股份、河池化工等公司也都調整了配股價格。
一個多月以前,上市公司對增發還是熱情高漲,增發公告接踵而至,大有泛濫成災之勢,以至業內人士疾呼:要提高再融資尤其是增發的門檻!為何只過了一個多月,一些上市公司的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原因很簡單,市場的無形之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無論是調整配股價格還是縮減增發規模,甚至放棄再融資計劃,其實都是上市公司面對二級市場現狀所做的無奈的選擇。8月份以來,春蘭股份增發險些遇阻,13家實施配股的公司中,只有4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東認購率超過80%,大量余股被承銷商包銷,涉及金額達26億元,券商承銷風險凸現。在這種情況下,調整再融資計劃就成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對上市公司來說,政策的“門檻”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再融資的沖動,但并不能保證其融資行為趨于理性化,在新的增發政策出臺之前,上市公司五花八門的“保配”行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只有市場的“門檻”才是他們無法繞過的。只有更多的新股發行遭遇困難,券商和上市公司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市場的約束,并因此而調整發行方式和“圈錢”的思維,況且,總是迫使管理層無休止地修改各種規定與市場化的發展方向也是相悖的。
近期天大天財、新華制藥、全興股份的增發由于采取了市場化的發行方式而獲得成功,全興股份在有效申購能夠滿足最大發行規模的情況下,仍堅持適度定價、適量發行的原則,增發總量比原來預計的發行規模減少了8.5%,這說明,那些運作規范,項目前景看好,并且在發行中堅持市場化的方式,充分照顧市場各方利益的上市公司,其再融資就可以通過市場這道“門檻”。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