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為民
偷換《紅樓夢》里一句話:“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證券市場上的假對投資者來講都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那些“黑馬”都是投資者用金錢堆積而成的,是社會資源的扭曲配置。要遏制和減輕這些行為,須從多方面努力。
中國的股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尷尬,原因不在于指數跌得多么干脆利落,而在于曾經賴以遮羞的謊言一個個被戳穿,更令人沮喪的是,這些彌天大謊并非天衣無縫,任何一個負責的監督系統都應該能夠發現。華紡股份創出了一個記錄:上市第二天,大股東的持有的股權就被法院全部凍結,盡管現在沒有對其是否作假下結論,但具有常識的人不會認為這是正常的。筆者粗略觀之,這些做假的公司各有花招,但殊途同歸,皆因作假有暴利,當然,分享暴利的只是幕后集團,和普通投資者無關。
繡花枕頭內容難知曉
真的講不清,中國上市公司的上市是否都帶著“原罪”。在政府配置額度的時候,擬上市公司只好不斷地迎合上級喜好,不停地找政府官員(不是找政府,因為那些關鍵人物就是政府的代名詞)尋租。如果限定額度,家數不限,好,我就不斷地剝離、剝離、再剝離,最后把營銷系統剝離了,采購系統剝離了,研發部門剝離了,冒出來一個精悍而殘缺的上市公司,但是,這種公司天生五臟不全,想要它健康成長無異于緣木求魚。如果限報家數,那好,我就拼命湊數,手頭沒有合適的企業了,就捆綁上市。好一個“捆綁”,捆綁夫妻不長久,俗話有理!這些公司上市不久就等著分拆、剝離、重組。搞核準制了,好,拼命往國家支持的產業靠。高科技、戰略產業,恨不能說得連每一根紗都系著國運民脈。
那些以上市為目的公司沒有什么謊言不能編出來。因此,投資者可以列出一串上市前就作假的名單。為了完善一級市場發行,證監會不斷調整政策。如果說紅光、黎明、大慶聯誼、湖北康賽是政府額度控制的畸形兒,那么,產生于核準制的華紡股份又能歸罪于政府監管不恰當嗎?不能!政府核準只可能保障“程序正義”,而保障“程序”的真實性的應當由社會公信的監督系統負責。中國市場的問題首先就在于社會公信喪失,國內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能力和誠信已經難以令人相信,而他們本該是遏制謊言的主要力量。
在上市時粉飾公司已經成為市場的慣例,成為部分職業人士的專長,成為證券市場通“假”的第一條途徑。
那些為“枕頭”提供“繡花外套”的中介機構失職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根本的:失職的成本很低,盡職的機會成本卻很高。
沙地筑樓業績憑空編
銀廣夏謊言的破滅也許源于它的過分輝煌,在看到《財經》雜志的文章后,筆者想:如果銀廣夏收斂一點,財經記者還有興趣去披露它嗎?從濟南輕騎、湖北興化、大慶聯誼到銀廣夏,在投資者心中留下印象的都是那些落差太大的公司,至于還有眾多的保再融資資格、保摘帽的公司的業績真假,已經提不起投資者的興趣了。中國證券市場上這種沙地筑樓的業績報告已經難以統計。
沙地筑樓還是有難度的,手法也需不斷翻新。它們早期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關聯交易來提升業績,大慶聯誼、猴王、濟南輕騎都有過這樣的“假豐收”。隨著投資者對關聯交易的關注程度加深,猴王等“英雄”遲暮,新的造假英雄干脆從業務收入的源頭開始。由于普通投資者無法對上市公司的具體業務深究,一般性的上市公司調研也無法判斷收入來源的真假,這些公司的造假往往能夠成功。銀廣夏一案無需多言,而有的公司居然從業績優良到主營收入為負,無非是泡沫破滅得快了點。
隨著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步伐加快,上市公司作假國際化也是新特點。先有廈門杰威虛構業績到香港主板上市,新股發行已經結束,但在掛牌上市前夕被截住。否則,內地公司可以在香港證券市場歷史上留名了。如果說在內地證券市場和香港證券市場作假還有些自詡聰明,可以理解的話,網易虛構營業收入,居然去蒙老美就讓人不得不驚嘆其勇氣和對誠信價值的低估了。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比虛構業績更加省事和更有號召力的是虛構“業績預期”,即創造所謂的題材。題材就是對將來的朦朧的期望,期望的高低和可信度有賴于編造者的想象力和水平。億安科技和中科創業把故事編到了極致,過猶不及,所以栽了,其實,真正值得警醒的是:除了這些極端案例,還有難以計數的公司也參與其中,雖然不是太醒目,但在問題出現后更容易逃過公眾的批評。在網絡熱潮中,宣布參與網絡的上市公司有100多家,而今安在哉?絕大部分公司悄悄地撤退了,和前進時的轟轟烈烈形成鮮明對比。試想,有幾家公司是出于公司自身的利益而沖動的(即便是沖動,也涉及動機是否純正)?
造假暴利信用成本分攤
誰都不會認為中國企業天生就有作假的本能,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企業編制業績的沖動何以如此強烈。
從中國證券市場現已披露的案例看,所有作假的努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幕后集團的利益,而不是為了投資者的利益。這個幕后集團不外乎是莊家、大股東或管理層。而作假暴露的成本太低廉以至于好公司一旦進入證券市場這個大染缸也會染上些顏色。
就造假的暴利而言,莫過于證券市場。在一個平均市盈率50倍的市場上,虛增業績1元錢就意味著50元的收益,正因如此,億安科技和中科創業畫出了一個收益可觀的“餅”,然后就按部就班地推動股價到“合理價位”。更加可怕的是,中小投資者還相信這些故事,所以億安科技的莊家居然成功出逃。
華紡股份是最新的一個例子,大股東華誠投資管理公司持有8474萬股華紡股份,占34.59%的股權比例,是第一大股東。上市前凈資產25576萬元,每股凈資產1.6元,這些凈資產只包括2985萬元的貨幣資產。公司《招股說明書》的下列承諾赫然在目:“本所律師認為華誠投資管理公司凈資產高達12億元,請求償還的款項僅2億元,華投有能力承擔上述債務 ,“大股東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承諾12個月內不轉讓華紡股份股權”。我們可以替華紡的大股東算一筆帳,在華紡上市前,華投持有的華紡股份的股權賬面價值是13558萬元,遠遠不抵所欠的2億元的債務,在當時,就算是把股權抵押了,債權人也不會接受。上市以后,每股凈資產達到3.02元,每股現金達到2.09元。大股東持有的股份陡然增值到25991萬元,償還債務綽綽有余。說白了,股民在為大股東還債。
更加惡劣的是,上海二中院凍結大股東股權發生在8月30日,收到還債的判決書肯定在此之前,這些都應當及時公告才對。即使按照三天后公告也應當是9月3日,第二次凍結發生在9月3日,判決書也肯定在此之前。如此重大事項居然不見任何公告。造假之猖獗,由此可見一斑。華紡提供虛假信息的收益是可以計算的,但是其損失卻難以確定。根據億安科技的前車之鑒,估計華投的日子也壞不到哪里去。
上市公司造假的信用成本無情地攤銷到了每個公司,因此,銀廣夏的信息一披露,其它績優股就狂跌不已,投資者誰也不信。由于部分公司虛假信息融資,在國外好端端的增發到國內就變味了。道理很簡單,當大家都變壞還不用承擔多少風險的情況下,有幾家公司能夠憑道德自律遵守準則呢?再說了,你遵守了規矩,投資者也不一定相信,誠信的收益幾乎為零,還要承擔機會成本。
偷換《紅樓夢》里一句話:“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證券市場上的假對投資者來講都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那些“黑馬”都是投資者用金錢堆積而成的,是社會資源的扭曲配置。要遏制和減輕這些行為,須從多方面努力。
首先需用重典。提高虛假信息的成本是遏制作假行為的根本。筆者堅信:即使在扭曲的市場上,個體的行為都是符合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因此,那些在隨便編故事的公司其實是充分衡量利弊后才行動的。提高謊言的成本,是減少謊言的根本對策。
其次須改革民事訴訟和賠償制度。從紅光到億安科技,受損失的投資者索賠無門,相信華紡也不會對投資者有多么欣慰的交代。在一個法制社會,寄希望于行政部門的萬能是不現實的,證監會官員們縱是火眼金睛,也不可能把一切虛假行為看透。
再次,改革上市程序。例如在上市前進行公示,要求相關的利害關系人對其不實陳述進行揭露,尤其在重大債權債務關系方面完全可以要求相關方就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實性負責。華紡股份的兩份判決時間和上市時間如此巧合不能不令人遐想,難道債權方對華紡上市的情況一無所知?
打假之路,漫漫長長!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