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煒
開放式基金下月即將面世,華安創新被投資者寄予相當厚望。開放式基金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將上一個新的臺階,但仔細觀察可發現,中小投資者對這一新的投資工具也存在諸多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開放式基金是救市基金。不少投資者認為,開放式基金的入市意味著此次股市調整漸近尾聲,大盤將在開放式基金及其所攜增量資金入市的推動效應下重拾升勢。其實,開放式基金是市場化的產物,既不會扮演救市基金的角色,也不可能盲目入市搶反彈。上證指數下跌300多點及部分績優股、科技股、藍籌股的調整,對開放式基金建倉有利。然而,股市的調整往往需要以時間換空間,開放式基金的建倉同樣需要時間。投資者應該看到目前出現的調整并不是由市場缺乏資金引起,而是存在過多投機泡沫的必然結果。開放式基金入市直接帶來的仍是資金,無法解決市場現在所遇的矛盾和問題。另外,開放式基金有助漲也有助跌作用。這種助跌作用在現階段開放式基金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不會出現,但供求趨于平衡就會因贖回機制的存在,而在弱市中產生助跌作用。
誤區二:開放式基金只賺不賠。開放式基金對儲蓄資金特別有吸引力,據建設銀行對12個城市的調查,47%的機構和56%的個人打算用銀行存款購買。儲蓄資金看中開放式基金的主要原因是,開放式基金擁有贖回機制,及贖回時不受二級市場波動影響。在不少講究穩健的投資者看來,開放式基金的進出更安全,甚至能只賺不賠。而事實上,開放式基金要遭遇二級市場風險,在大盤調整時同樣很難逆市跑贏。封閉式基金目前所遇的問題,很可能讓管理上一脈相承的開放式基金碰上。今年上半年有多家封閉式基金虧損,如果開放式基金當時已運作的話,也難逃A股指數下調可能導致的虧損。
誤區三:開放式基金較封閉式基金收益高。開放式基金較封閉式基金規模大,作為一艘“吃水”更深的“巨輪”,進入股海中應該運行的更加平穩。其實,這只是投資者的一廂情愿。一方面,開放式基金在目前的規模仍然“大”得有限,華安創新的初始規模只是50億元;另一方面,基金收益的差異性不完全取決于資金規模,而主要由理財素質高低決定。開放式基金不同于封閉式基金,基金管理人存在贖回機制帶來的壓力,需要考慮到流動性,保留部分資產以現金、銀行存款等方式存在。這一特點將使開放式基金更求投資穩健,而收益往往與風險成正比。在投機性依然較強的我國股市中,沒有贖回壓力的封閉式基金相反有機會在博弈中勝出。今后若開放式基金的凈值增長不及封閉式基金,也是不足為奇的。
誤區四:開放式基金將使市場偏愛大盤股。不少投資者相信,開放式基金的推出將推動市場進入大盤股投資時代,因為只有個股足夠的流通性才能滿足開放式基金對流動性的需求,而這正是大盤股所能提供的。其實,開放式基金的投資并沒有如此機械,流動性與收益性也未畢能夠兼而得之。對基金管理人來說,追究利潤最大化是唯一的目標,首先考慮的并不是個股非流通盤有多大,而是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和成長性。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