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上峰
中國足球界的“黑哨”,是某些無良的足球裁判;中國股市的“黑嘴”,是某些胡說的“股評家”。前者已為人們所不齒,后者卻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罩。
“黑嘴”到底有多黑?恐怕是人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據報道:今年6月,山東某法院
判決一起國內首例股民狀告虛假股評的案件,股評作者賠償原告損失近8萬元,刊登該文的南方某報承擔連帶責任。事情經過是這樣的:1997年3月,張先生從報攤上買一份南方某報,被該報頭版頭條登載一篇題為《湘中藥自信潛力無窮》(以下簡稱“湘文”)熊某的署名文章深深吸引住了。據“湘文”稱:該文作者打電話到湘中藥公司去詢問,得知湘中藥的董事長在幾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該公司1997年的業績將增長一倍以上,純利潤將達3500多萬元,按湘中藥實際的總股本計算,其每股稅后利潤接近0.50元。根據這篇極具誘惑力的報道,張先生認為湘中藥股票確實很有潛力,于是先后16次買入該股27500股,投入資金343590.37元,不久,湘中藥公布1996年年度報告,年度披露的實情與“湘文”所述相距甚遠,湘中藥的股價也從13元左右一度跌至7元左右。張先生為避免更大的損失,被迫“割肉”出局,損失了79577.66元。
法院審理查明,“湘文”有眾多失實之處,且多處出現諸如“是不是超級主力再次出山呢?”、“時不待我,行情不等人”等多個有明顯誘導性的措辭,致使投資者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作出錯誤的證券投資決定。“湘文”作者緣何說“胡說”?筆者不知內情。但類似張先生的遭遇,想必不少投資者定有同感。時下,許多媒體都開設了有關證券投資的版面或欄目,時不時有“知名”的分析師(俗稱股評家)“指點江山”,并且個個“語不驚人誓不休”:明明大盤一跌再跌,他偏說馬上“柳岸花明”,讓你恨不得滿倉,賺他個盆滿缽滿;明明大盤漲到高點,他硬說是底部,而且是大底,讓你恨不得插上兩只翅膀追高。一大堆鼓蕩人心的詞語,怎不讓平常股民怦然心跳?結果,買一個套一個,有的甚至血本無歸。
曾有一個關于各類職業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地位的民意調查,出人意料的是股評家排在后三位。據說,很多“股評家”不服氣。說“股評家”們存心讓股民蒙受損失,似乎有點“冤枉”他們:買股就像賭博,押錯了,對不起,有言在先,“僅代表個人觀點,風險自負”;再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想想,倒也是,股市風云變化,波動難以把握。然而,倘若“股評家”們的每次評說都失手,就很說明問題了。筆者介入股市不久,常對“股評家”仰慕不已。經過一番悉心琢磨,仍有一個“疙瘩”始終難以解開:既然“股評家”們總是判斷失誤,那么咨詢機構又是靠什么來贏利呢?有關人士分析,咨詢機構中的利潤有三種主要來源:收取咨詢費、會員費;從證券營業部收取手續費回扣;充當“股托”,從莊家那里取得傭金。按理說,“股評家”和咨詢機構理應憑對市場的準確把握、為客戶避險獲利,而不應靠操縱資金、靠內幕交易來影響市場,進而操縱市場為少數人牟利。如果“股評家”負責推薦股票、影響市場輿論,咨詢機構靠同莊家的內幕交易等共同達到影響和操縱市場的目的,這合法嗎?
“黑哨”毀滅的不過是一支或幾支足球隊,“黑嘴”卻能讓許許多多忠實的普通投資者傾家蕩產,甚至引發股市的嚴重動蕩。由是,筆者忠告那些不顧良知的“股評家”們:“金口”慢開,謹慎為上,免得到頭來害人害己。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